倾情驻村帮扶 他和村民成为“一家人”

2024-06-29 22:18: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人物名片】

王小兵,男,彝族,中共党员,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员工,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八年多,阿吼村荣获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王小兵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王小兵在地里劳作。受访者供图

村里的孩子喊他“舅舅”

“村庄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说起自己的驻村帮扶工作,王小兵这样总结。

2017年1月,王小兵主动请缨担任喜德县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阿吼村是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仍处在“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生活状态。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王小兵踏进阿吼村,还是被眼前的状况惊呆了:泥泞不堪的村道、低矮破烂的房屋、靠天吃饭的庄稼、衣裳破旧的孩子……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暗暗立下扶贫志,誓要带领阿吼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路。

王小兵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民建立感情。“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才能够真正了解到村民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到他们的需求”。王小兵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开始走村入户,访贫问苦。

阿吼村虽然只有900多人,却分散居住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头沟壑中。王小兵从沟壑到山顶,又从山顶到沟壑,一户一户入户走访。

45岁的贫困户吉觉阿牛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大儿子因拿不出生活费面临失学。王小兵了解到情况后,自掏腰包及时为他家送来2000元,让他们先送孩子去上学。同时,将阿牛木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她在产业基地务工,给她争取公益性岗位,还随时不忘到家里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吉觉阿牛木的小女儿阿支莫看到王小兵来了,远远就喊“舅舅来了”,那一声稚嫩的声音喊出的舅舅,让王小兵感动不已。彝族亲缘关系中,以“舅舅”为大,能够被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小女孩称为“舅舅”,是多大的信任啊。

久而久之,全村的老百姓都很信任这个外来小伙子。贫困户曲木产哈莫老人生病卧床不起,王小兵赶去看望。老人紧紧握着王小兵的手说:“孩子,你就是我最亲的人啊。”那一刻,王小兵泪流满面。


王小兵和村民们在劳动。受访者供图

扎根乡村脱贫致富促振兴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通过深入摸排和走访了解,王小兵有了初步想法,打造村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构建村产业体系。征求村“两委”意见后,他总结提出了“334”帮扶模式:“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

为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王小兵和村“两委”经过考察,2016年以来,阿吼村开始种植“川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药材,同时,成立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让村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如今,阿吼村实现“集体经济年年有增收、村民年年有分红”。

“七年多来,在这里的工作经历让我和阿吼村所有村民成为了‘一家人’。”王小兵说。

在海拔2700多米的产业帮扶基地里,百合已经长到一尺来高,很多已经开花了。这个季节,村民们会来这里务工,主要任务是给百合“掐花”。王小兵一边为村民作示范,一边说:“‘掐花’是为了确保根茎下的百合能够获得更多养分,长得更大更好。”

产业帮扶基地是阿吼村的集体产业,这里种有百合、川贝、青刺果等中药材和乌洋芋,今年开始试种葡萄、何首乌等,使产品多元化。同时,阿吼村还发展了乌金猪、阉鸡、高山优质绵羊等养殖业,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为广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阿吼村合作社吸纳了大部分村民入股,并在国网喜德供电公司帮助下成立了丽火现代农业公司,将合作社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途径销售出去,让村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连续4年,合作社都进行了分红,分红资金累计达66.14万元。

在王小兵这只“领头羊”的带领下,阿吼村村民干劲十足,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1965元。2017年底,阿吼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之后,阿吼村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已达到15442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