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全省“两优一先”丨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党支部:发力产业,“空壳村”变“聚宝盆”

2024-07-01 22:21: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名片】

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48亩,人口656户1825人,党员57人。

近年来,羊角嘴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先后荣获南充市4A先进村党组织、南充市乡村振兴先进村、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内,村民正在进行机械化插秧。张雨诚 摄

【先进事迹】

7月1日,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村民何继明正对自己管理的400亩水稻、玉米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劳作间隙,不时有老客户打电话前来问询,希望能“抢”到今年秋收的第一镰大米预定。何继明表示,两个多月后,“羊角嘴大米”就将上市,预计能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

何继明口中的“羊角嘴大米”,是羊角嘴村自有的农产品特色商标,于2023年正式注册,当年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由于品质上乘、价格实惠、产量不大,往往还未上市就被提前预定。

而“羊角嘴大米”的背后,则是羊角嘴村从“空壳村”到“聚宝盆”的蜕变。

“撂荒地没人种、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严重。”谈及几年前的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王喜全颇有感慨。十年前,羊角嘴村拥有近3000亩耕地,但有一大半撂荒。为了推进乡村发展,村“两委”班子想了很多办法,建起养猪场、发展水产养殖,“花样不少,但收效甚微。” 王喜全告诉记者。

转机发生在四年前。2020年,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村党组织领办,成立合作社,用入股的方式把每家的地集中起来,统一整治、统一种植,变分散整治为统筹利用,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

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农机正在高标准农田内作业。曹帅 摄

“一子落”促进“全盘活”。借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契机,村域面积扩大的羊角嘴村,率先为村集体添置了一批农机,建起烘干房,并将闲置楼房改造成库房。同时,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腾飞农机专业合作社、惠农供销合作社三家合作社的职能职责,不断提升农民培训、农机服务、粮食收储等服务水平。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据统计,2021年,在采取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下,羊角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种了1048亩水稻。次年实现年产稻谷90万斤、小麦40万斤,净利润超过20万元,“羊角嘴大米”的品牌应运而生。

“一天最多能卖200多斤小龙虾,对于一个村来说,这个数字可不小。”王喜全介绍,得益于首次“试水”的丰硕成果,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几近荒废的“老产业”,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经营管理下,开始盘活。在羊角嘴村北侧,2座标准化养猪场建成运行,年出栏可达10000头。“曾经的育肥场现在升级为繁育场,在我们村还能实现自繁自育,产业链拉长,利润也将随之提升。” 王喜全告诉记者。

“老百姓的腰包还能再‘鼓’一点。” 王喜全表示,2022年全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6万元。但这还不够,下一步,羊角嘴村将围绕品质提升做文章,在绿色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要求下,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着力提升单产。同时,羊角嘴村还将吸纳电商人才,提高“羊角嘴大米”在互联网市场的影响力,跑出村民增收“加速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