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从“野生”到“圈养”,泸定藏灵芝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花”

2024-07-01 23:03: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宁蕖

6月中旬,在群山环抱的泸定县雪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满棚的藏灵芝个头饱满,如同朵朵撑开的褐色小伞,长势喜人。

合作社负责人李守成蹲在地上,用手轻轻捏住灵芝的柄,再用锋利的小刀轻轻一划,一朵藏灵芝便落在了他的掌心,他转身将手中的灵芝缓缓放进背篓,又俯身采摘……

“要把握好尺寸,不能伤了根系,明年还要长。”李守成告诉记者,“藏灵芝浑身都是宝,除了能煮汤、泡茶、做孢子粉,还能做盆景。以前只能去山里采,很不好找,还危险,现在家门口大棚就能种了。”李守成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展望着未来,“我们合作社今年产量有4000多斤,一斤要卖七八十元,明年我们打算再多种点。”

泸定县磨河村上松组山清水秀、土质肥沃、空气纯净、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优越的自然环境很适合藏灵芝的培植。泸定县委宣传部 供图

藏灵芝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市场价格高,但由于野生藏灵芝数量稀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过度采摘还会对资源造成破坏,要保护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就得让山上的“仙草”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2年,甘孜州农科所食用菌课题组开始采集贡嘎山本地野生白肉灵芝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区域试验等驯化选育研究。

“驯化”一朵藏灵芝并非易事。野生环境下,藏灵芝生长于海拔1800—2200米的山区,在实验室里,课题组通过数遍论证,才终于找到了适宜野生藏灵芝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营养基质等各项数据。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成果之一。”举着一个由白色薄膜包裹着的“菌袋”,甘孜州农科所副所长刘军告诉记者,和常见的以谷草、秸秆为基质的菌袋不同,种植藏灵芝的菌袋中装的是椴木,“刚开始我们用的是长度为30—45厘米的大椴木,后来发现这样栽培的藏灵芝生长周期较长、产量偏低、长势不统一,后来换成15—20厘米的小椴木,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2016年,课题组选育出了四川首个藏灵芝新品种,并通过了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有了新的品种,这种高山上走下来的“仙草”还无法立即走进“寻常百姓家”。“老百姓没种过,不会种,也不敢投钱种。”泸定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庞英坦言。

为了解决“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2023年,甘孜州农科所与意向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泸定县也通过积极动员,在泸定县打造了藏灵芝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合作社固定用工四人,每人每天可收益100至180元左右。泸定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公司带来了资金,农科所负责栽种技术的培训,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藏灵芝就这样在泸定“落地生根”。如今,通过示范带动,泸定县的藏灵芝种植面积已达5亩。

“因为藏灵芝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严苛,所以我们的栽种面积还不是特别大。目前我们还利用林地,开展了‘仿野生栽种’试验。下一步,我们会因地制宜,持续扩大种植面积,还打算围绕贡嘎山旅游环线打造‘藏灵芝’产业带,以‘藏灵芝’生产、特色康养产品的开发,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泸定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选育新品种、引进公司、成立合作社、规划“农旅融合”产业带......藏灵芝的成功种植,是泸定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的缩影。目前,泸定县还在大渡河沿岸一带,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了人工驯化的“仙桃”约1000余亩,年产约600余吨,估算年产值约300余万元;引进欧洲甜樱桃,在泸桥镇、冷碛镇、烹坝镇等地种植了4000余亩,产量300吨,年产值700万元左右;以烹坝镇黄草坪村为核心,种植高原无公害苹果1000余亩,年产苹果130余万斤,年产值达1600余万元,此外,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特点,泸定县还种植有佛手柑、花椒等特色作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