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评论 | 不给极端言论毒瘤以滋生蔓延的土壤

2024-07-03 18:33: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立峰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这几天,个别账号借胡友平女士热点事件,歪曲夸大事实甚至编造内容发表不当言论。为此,多个互联网平台发布了处置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有害信息的相关公告。

宣扬“抗日锄奸”,鼓噪成立“当代义和团”;对逝者抹黑、对嫌疑人美化,散布质疑救人牺牲的校车司乘人员“是日本特务”等诋毁言论;炮制“早日种族灭绝”等极端民粹主义言论……当我们怀着崇敬又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胡友平女士之时,这些刺耳的、极端的声音却在网络上冒出头来,疯狂生长。

致敬胡友平,致敬的是勇敢和善良。胡友平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但在危机时刻,她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她保护的是人,这跟是哪个国家的人无关;她护住的是孩子,这跟是谁家的小孩无关。7月2日,胡友平女士追思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她被授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一官方举动,符合大众的价值期待。

如果说,我们褒扬胡友平女士,是守卫常识和善良,我们打击恶意极端言论,同样彰显我们坚守什么、捍卫什么。

近几年来,网络空间的极端言论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雷霆手段频频出击,可极端言论还是时不时卷土重来。有的心理扭曲,有的故意找茬,有的心怀不轨,尽管是极少数,但仇恨情绪和暴力对抗,就像是有些人的兴奋剂。更有一群披着“爱国”外衣的营销号,借热点炒作,以爱国之名行“碍国”之实,利用荒唐反智的言论,蛊惑粉丝,收割流量。从面对诸多类似事件的表现来看,网络平台往往处在被动位置,不少人质疑,在泼天的流量面前,有些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纵容。

极端言论这颗毒瘤的危害性不可小觑。一些价值观念,渗透到网络空间,不只是污染了舆论环境、破坏了网络氛围。往小了说,这样的极端言论是一把“无形的刀”,每传播一次,就是对当事人的一次伤害,是对公众朴素认知的刺痛和践踏;往大了说,这样的极端言论,一旦在网络空间找到滋生仇恨和偏见的温床,且不加节制地蔓延,影响的是整个文明社会的价值底座。倒不是说,文明社会的价值底座有多么脆弱,而是这些“数字暴民”的偏激情绪、极端认知,蔓延到现实中,一旦成为一种“社会气候”,将会是一场风暴式的灾难,普通人难承其重。

互联网生态天然有混杂性,但底线不能踩、红线不能碰。网络平台是信息集散地、舆论场的载体,守好网络空间是其责任之所在。从追着极端言论跑到跑在极端言论的前面,这需要技术的加持,更需要站稳价值立场,绝不给极端言论这颗毒瘤以滋生蔓延的土壤。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