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⑪丨夏日“凉”选迎小暑

2024-07-06 09:00: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董楠


开栏语


天府之国四川,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为您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时值小暑,夏日过半。据计算,今年将在7月15日入伏,这标志着一年中最热时间即将到来。面对滚滚热浪,除了吹空调吃冷饮的“科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蕴藏着哪些纳凉度夏的传统民俗智慧呢?来跟随C视觉摄影师的镜头,看看四川的夏日“凉”选吧。



凉食


小暑


2024 SUMMER


都说四川人的夏天,是从嗦第一口冰粉开始的。冰粉的原料是一种植物种子,制成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各式各样的配料,糍粑、葡萄干、山楂、白芝麻...丰富的口感像烟花一样在口腔里精彩纷呈,那是属于夏天的幸福味道。


宜宾双河镇葡萄井凉糕是当地著名小吃。经过葡萄井井水浸润的凉糕,带着透彻心扉的凉感,一口下去让人如同置身山林之间,清爽解暑。近些年,除了传统红糖味,双河凉糕还增加了麻辣、水果等口味,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来自乐山的钵钵鸡,如今已成为了四川小吃的代表性食物。夏夜的街头巷尾,吃上几串浸泡在冷汤中的钵钵鸡,麻辣鲜香的微凉口感,让人胃口大开的同时,夏日的暑热仿佛也随着夜风散去了。


凉器


小暑


2024 SUMMER


旧时没有电扇、空调的时候,闷热无风的夏日里,人手一把扇子是夏天常见的风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以竹为骨,以绢为面,经十八道工序制作,扇面薄透,轻盈美观。轻轻摇动,一股清新的竹香扑面而来,仿佛已置身深山竹海,心静自凉 。


即便是现代,伞依然是夏季遮阳避暑的首选良伴。国家级非遗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伞骨选用深山老楠竹,伞面选用特制手工棉纸,手工精绘彩图,再刷上特制熟桐油。这样制作出来的油纸伞经久耐用,典雅诗意,夏日撑起一柄油纸伞,仿佛撑起一方随身的清凉境界。


夏日夜晚,最难安睡,一领清凉透气的草席就成了夏日安眠的好伙伴。编制草席用的草叫蔺草,每年的6月底7月初,都是蔺草收割的季节,收获而来的蔺草经过十多道烦琐的工序才能最终变成一张张柔韧耐用,令人触之遍体生凉的好席,为炎炎夏夜送来一场场清凉好梦。


凉俗


小暑


2024 SUMMER


四川的大街小巷遍布茶社,烈日之下,寻一处绿荫坐定,一口微烫的清茶下肚,顿觉热气发散,止渴生津。对于肠胃虚弱的人,一杯热茶比喝冷饮降温更有益。


抢鸭子习俗相传起源于北宋时期,每逢端午佳节,水域辽阔之地常举办此类水上竞技,哨声响起,水面瞬间化为欢乐的竞技场,参赛者奋力追逐,既锻炼身体又能消暑,同时传承着传统文化。


三伏贴是一种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疗法,在夏天农历的头伏当日开始,把硬币大小的膏药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常用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脾胃病等夏天较轻冬天较重的虚寒性疾病,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关于天府民俗印象专栏


为记录四川多彩民俗、弘扬传统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并面向全川摄影师长期征集四川民俗影像。


“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栏目将用原创专业影像,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沉浸式感受四川民俗的独特韵味,领略四川文化的博大精深。


征集内容

围绕中国民俗文化展开,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故事、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方面。重点征集反映我省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的摄影组照、摄影专题或者人物影像故事。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俗文化的魅力。


征集时间

长期征集


征稿要求

稿件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能够展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稿件须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有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投稿作品不少于5张照片,每张图片长边不低于4000像素,内容完整,立意清晰,画面质量佳,并附带相关详细图片说明。


投稿视频长度不超过3分钟,作品完整,画面干净规范,构图优美,剪辑节奏好,立意清晰正能量,富有传播价值。


投稿方式

第一步:注册并登录C视觉

(https://www.scph.cn)

第二步:在C视觉首页右上角,点击“上传”

第三步:在“图集标题”中注明:【天府民俗印象】+作品标题

第四步:选择“版权用途”—“作者/所属单位”

第五步:选择“版权来源”—“编辑用途”

第六步:【确定信息】并【提交】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策 划︱毛漫丁 喻 茂    谭 曦

执 行︱董楠  

海    报︱何   涛 

民俗专家组丨成都民俗摄影协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