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道”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伟大见证

2024-07-28 20:39: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 文/图

蜀道,是人工开拓出的穿越秦巴山脉、连接关中平原与巴蜀大地的宏大道路系统,被誉为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构建起黄河、长江流域商贸往来、文化交融和生态保护大通道。

在习近平总书记来翠云廊古蜀道视察一周年之际,7月28日,四川博物院联合川陕甘渝“蜀道沿线”以及北京、天津、辽宁等地相关文博单位策划推出的《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汇聚66家文博单位的430余件/套珍贵文物,同时利用多媒体互动影像、古栈道场景打造等方式,通过“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蜀道蜿蜒 巧夺天工”“悠悠蜀道 风华万象”三大主体单元展现蜀道所蕴含的博大内涵:这是一部描绘中华民族适应自然、奋斗图强的壮阔史诗,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伟大见证,也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蜀道生态场景展示

通达天下,蜀道促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慨叹,让“蜀道”闻名千载。

蜀道并非只是一条道。据悉,蜀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泛指出入蜀地的交通要道,而狭义的蜀道则主要指连接巴蜀地区与关中地区的道路交通网络,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在千年发展中,形成了“北五南三”的主要格局,即:北边的祁山道、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边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以及支线阴平道等。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总策展人谢丹介绍,蜀道是承接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过渡中国南北地理生态的重要通道,此次展览主要立足蜀道的学术研究和“蜀道考古”成果,用博物馆展陈语言,解读蜀道为促进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作出的贡献。

步入展览,多媒体影像空间带领观众开启苍翠、悠远的蜀道探寻之旅。随后进入第一单元“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以时间为脉络,用珍贵文物展现蜀道的千年发展进程。

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卢玥颖介绍,这一单元时间跨度较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通过秦巴山脉中的天然谷道开展交流。现场展示的广元中子铺遗址、成都新津宝墩文化等考古成果,都勾勒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秦巴山脉南北先民的迁徙和文化交流景象。


文物见证蜀道上的商贸往来

古往今来,政治军事、商贸往来与道路畅通息息相关,蜀道亦是如此。夏商周时期,从关中到达巴蜀地区的通道不断拓展,为后来蜀道交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周武王伐纣,巴蜀为其同盟军,西周王朝建立。在周人与巴蜀先民的密切往来中,蜀道中的故道和褒斜道成为周与巴蜀之间的交流通道。

现场展出了一对蟠龙盖青铜罍,形制几乎完全一样,其中一件自四川成都彭州竹瓦街出土,另一件则来自湖北随州。“这个蟠龙盖青铜罍,在辽宁还有一件,三件器物几乎一样。据研究,这三件蟠龙盖青铜罍应该都是周人所造,传入到不同地区,其中彭州竹瓦街这一件,就是经蜀道传入蜀地。”卢玥颖说。


形制几乎一致的一对蟠龙盖青铜罍

秦人沿蜀道南下兼并巴蜀后,以巴蜀为战略后方,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蜀道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蜀道更通达四方。展览也特别展示了蜀道纵贯南北与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相连接,并延伸至高原丝路和海上丝路,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交汇融合,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巴蜀文化。

风华万象,蜀道工程智慧中蕴含和谐共生理念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充满想象力的诗句,描绘出蜀道的峥嵘、崎岖。

秦巴山脉绵延千里、山峦迭起。为了使天堑变通途,先民在崇山峻岭之中、悬崖绝壁之上,凿山铺路、修栈架桥,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古代筑路奇迹。

特展中大量运用场景再现等方式,展现蜿蜒蜀道上古代人民巧夺天工的创新创造,在开凿道路的同时,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蕴含天地人和谐共生理念。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甘雅云介绍,现场还特别打造“闻香秦巴山”互动,让展览有“味道”。

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位于金牛道上的翠云廊,总长300余里,是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

现场专门设置了“我与古柏合个影”沉浸式互动体验,将宋柏、隆中对柏、张飞柏、帅大柏、剑阁柏等著名柏树以数字化展陈方式,让观众与青翠古柏林合影互动。


“我与古柏合个影”互动

蜀道还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带。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仕官等行走蜀道,留下珍贵诗文绘画。展览之中,来自故宫博物院等馆藏的一批珍贵字画,还有石刻、古籍等,展示了蜀道之上的“诗风雅韵”。

在与蜀道深刻关联的诗人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

其中一幅来自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蜀道难图卷》,由明代绘画大师张宏所作,以写意手法描绘蜀道天险,并记录下《蜀道难》诗歌。而四川博物院馆藏的著名画家张大千所作的《李白行吟图轴》,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谪仙人的风姿。现场,还摘取了与蜀道有关的诗歌,以装置艺术形式营造打卡点。


《蜀道难图卷》

蜀道不仅是古代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商贸大通道,佛教艺术也沿着蜀道传播到西南,造就了中国石窟艺术最后一个高峰——川渝石窟。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马莉表示,蜀道上的风华万象,见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展览尾厅部分,特别展示近代以来蜀道的绵延发展。从“蜀道难”到“蜀道畅”,蜀道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焕发时代光彩。

据悉,今年“蜀道考古”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全面展示蜀道的独特地位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助力蜀道申报世界遗产。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特展,以见物见史见精神,让更多人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和国家发展大局中重新认识蜀道。”谢丹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