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40年·师恩难忘丨中国女曲“四朵金花”奥运归来,为犍为一中陈霞教练打CALL

2024-08-15 20:43: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在巴黎奥运会女子曲棍球决赛中,中国队夺得银牌,追平了历史最佳奥运战绩。中国女曲19名出征巴黎的队员中,队长欧紫霞和队员但文、邹妹容和徐纹娱4位姑娘均来自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犍为一中”)。

8月15日,“四朵金花”已回到家乡四川,她们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特别向“川越40年·师恩难忘”寻访展播活动推荐了犍为一中体育教师和女子曲棍球队教练陈霞。



从零开始,专业教练来到县城中学

2005年,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正式组建。当时,退役后的原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队长陈霞回到家乡乐山,偶然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担任专职教练。“曲棍球是比较小众的项目,退役后能继续从事专业工作,我当然很愿意也很开心。”

然而上岗后,陈霞却面临着窘迫的局面:没有专业器材,队员们用的是省队支援的十多支旧球棍;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只能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用石灰粉画出场地轮廓,下一场雨就得重新画一次;除她以外没有专业教练,都是体育老师经过短期培训后兼任。

最让陈霞头疼的还不是训练条件的问题,而是选才。“那时候曲棍球运动并不普及,学校师生和家长都还不太认可。为了选到好苗子,我们奔跑在乐山各地学校,好不容易动员了30多个孩子,最后能够来的一半不到。”


陈霞在训练。

与省内其他组建时间更早、已经训练了较长时间、拥有较多比赛经验的队伍相比,当时的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队员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菜鸟”。练了3个月,陈霞带队到成都参加了一次省锦标赛,“一场输二三十个球,惨不忍睹。”陈霞回忆。

陈霞并没有灰心,因为她深知,自己就是这支球队最大的优势。“当时,基层曲棍球队几乎没有专业教练,我是最早‘下基层’的专业队队员之一。”她从基本技术开始教起,为队员们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后才逐步演练配合、战术。陈霞的同事曾亮对此深有体会,“有时一个动作,我们示范一整天,也不抵专业教练一句话。”

仅仅一年后,2006年,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代表乐山出征,在省运会拿到了女子曲棍球项目第四名。2007年,又斩获了全国曲棍球锦标赛的冠军。“我们的成绩让县里很振奋,老百姓开始认可曲棍球运动了。”陈霞说。

亦师亦友,培养文体兼优的运动员

如今,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早已不再“灰头土脸”。十多年前,犍为一中就先后新建了6人制和11人制曲棍球场;2017年建成投用的新校区,同样在场地设施上给足了保障。2007年,学校被命名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17年又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队以来,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从12人发展壮大到90 多人,先后培养百名运动员,获全国赛冠军8次,省赛冠军15次。

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19年来,陈霞几乎没有周末和寒暑假,队员高峰时自己要同时训练70多人。她坚持放学后带队训练,天天如此,甚至怀孕期间仍然坚持;假期集训时,将自家无人看管的孩子带到训练场上,任其在球场摸爬滚打。“夏天要顶着烈日训练,姑娘们一个个被晒得黢黑;冬天要抵抗寒风刺骨,不少队员手上的冻疮都破了。”陈霞告诉记者,虽然曲棍球训练十分艰苦,但是也很快乐,和孩子们一起拼搏是充实的。


陈霞在训练。

对于队员们而言,陈霞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练,更是知心的大姐姐。她关爱每一名队员,有队员半夜突发疾病,她第一时间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并彻夜照顾;有队员家境困难,她和教练员们主动承担其生活费,使其安心训练……“陈教是我曲棍球生涯的启蒙教练。我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她的付出。她在训练中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也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在我们心中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教练,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朋友。”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队员徐纹娱说。

为创新训练管理模式,培养出文体兼优的运动员,陈霞不断思考、总结,带领学校女子曲棍球队走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子。球队坚持曲棍球训练时间不与文化学习时间冲突,教练们定期与文化课老师联系、沟通,了解队员文化学习和表现。在陈霞看来,能靠曲棍球打进专业队,真正走上运动员道路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她也一直要求队员们要按普通学生要求自己,一定要学好文化课。

多年来,不少曲棍球队的队员进入985、211院校学习,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成了老师,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人回到陈霞身边,和她一道续写这座县级中学的曲棍球事业辉煌。2017年,陈霞的两名弟子从省队退役后,回到犍为一中,加入曲棍球的专职教学中;2021年,前“国手”钟梦玲同样回到老家加盟球队,成为陈霞的得力助手。

陈霞说,“看着队员们或考入大学,或进入省队,或进入国家队,倍感欣慰,但我深知曲棍球事业,带给我的不是一阵子的荣耀,而是一辈子的骄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