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新:蜀道画意浓 看画家笔下的蜀道风光丨专家学者蜀道行

2024-08-22 18:08: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卢春阳

“入蜀方知画意浓。”四川山水自古盛名,蜀道更是以其独特景致和历史底蕴,吸引历代名家留下众多绘画作品,展现蜀道的艰难险峻和山水秀丽。

2024年7月8日,在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上,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建新讲解了蜀道绘画的历史和特点。他认为,蜀道山水兼具南北之美,既雄浑又秀美,且沿线富集栈道、桥梁、驿馆等可以入画的物象,因此成为古今艺术家钟爱的绘画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蜀道绘画群。

历史悠久的蜀道绘画

蜀道入画历史悠久。罗建新介绍,根据北宋时期书学著作《东观余论》,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便创作了《蜀道图》。

到了唐代,绘画蜀道日益流行。盛唐时期,著名文人画宗师王维绘制了不少有关蜀地山水的绘画作品。根据宋代《宣和画谱》著录皇宫所藏王维绘画作品,其中14幅为四川山水,包括《栈阁图》7幅、《剑阁图》3幅、《蜀道图》4幅,如今在海外博物馆中,还能看到被题署为“王维”的蜀道绘画。此外,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以及被称为“二李将军”的李思训、李昭道,皆创作过蜀道相关绘画。

五代宋元及明清时期,蜀道更是成为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创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关仝、荆浩、黄筌、郭熙、李公麟、仇英、沈周、唐寅等著名画家都绘制过不同形态的蜀道图。

其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蜀山栈道图》,为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关仝绘制。画面中,巍峨山岭间点缀着飞瀑、楼观,陡峭崖壁上架着险峻栈道,呈现出“蜀道难”的景致,体现了画家“笔简气壮”的绘画风格。此外,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剑阁图》,画面色彩浓艳,光彩夺目,是其青山绿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图中绘制了剑阁县以北大、小剑山的栈道,整幅作品峰峦叠嶂、山崖陡峭,众多人、马行走在崎岖栈道上,神态动作各异,丰富地展现了蜀道跋涉的场景。

“中国古代艺术中表现蜀道的艺术传统,在现当代艺术领域仍然绵延不绝,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创作的蜀道图。”罗建新介绍。据统计,张大千一生三次游历四川广元,留下不少关于蜀道的绘画作品,包括剑阁、剑门、明月峡、飞仙阁、蜀山秦树等。这些图像形象地展示了张大千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他不同的人生体悟和感受。

其中,张大千创作的《剑阁天下雄》,为四川名厨陈建民旧藏。上世纪50年代,陈建民在日本开设了第一家川菜餐馆“四川饭店”,在日本颇有声誉,先后开设十多家分店。张大千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与陈建民情谊深厚,在日本时经常光顾该饭店。张大千在东京举办画展时,陈建民还特地为他创作了特色菜“六一丝”。《剑阁天下雄》即张大千为陈健民所作,两人同是四川老乡,描绘蜀地山水或可以抚慰二人思乡之情。张大千创作这幅作品时72岁,正是他泼墨与泼彩创作的高峰时期。

“从对蜀道险峻艰难的描绘,到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寄托,历代的艺术家创作出的蜀道绘画,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史中熠熠生辉的图景,也有助于后人直观感性地走进蜀道,感受蜀道的人文风貌。”罗建新表示。

图绘典故描画诗歌最为常见

“对于蜀道的描绘,历代艺术家各有侧重,其中以图绘历史典故、描画蜀道诗歌、描摹典型物象的题材类型最为常见。”罗建新说。

蜀道流传众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许多艺术家将这些历史故事绘为图画。其中最有影响的《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安史之乱中皇帝唐玄宗逃入四川的历史事件。

《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所绘,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蜀山雄伟、栈道崎岖。画面右上角是高耸云霄的峭立岩壁,头戴帷帽的女子们正骑马穿行山路,腰系弓箭的士卒在前引导。画面右下方,身着红袍、骑三鬃马的唐玄宗正要过桥,逼仄的桥面和湍急的流水使得御马踌躇不前。沿着山路看去,一群挑夫卸下背囊歇息,骑马的队伍正向上攀登。

明代顾起元曾评价该画作,“其山水树木桥构工妙无比,而人物顾盼俯仰,髻鬓如生,真绝笔也。”罗建新表示,从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看,《明皇幸蜀图》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也被后人屡屡模仿,构成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明皇幸蜀’图像群”。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明皇幸蜀图》,便相传是宋人模仿李昭道所绘制的图像。

其次,在根据诗歌进行艺术再现的绘画中,尤其以围绕李白诗歌《蜀道难》《剑阁赋》创作的绘画最多。这一类作品也多以“蜀道难图”“剑阁图”命名,著名画家赵孟頫、沈周、张宏等都曾创作过这类绘画。

其中,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剑阁图》,便是他依据李白《蜀道难》,为他的好朋友、即将入蜀赴四川简州(今成都简阳)州判任的水屋先生张道渥所绘。《剑阁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下方一行贾旅正缓缓走向旅店,上方险峻山峰高耸入云,崎岖栈道依壁而出,由近到远描绘了剑门之险和蜀道之难,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

同样,现存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蜀道难图》,也是明朝画家沈周依据李白《蜀道难》所画。罗建新介绍,这幅画绘于沈周山水画创作的鼎盛阶段,采用立轴式的艺术形式,正面呈现蜀道之险远、蜀山之高峻,画面左下角描绘了骑驴穿行在蜀道栈桥上旅人的情景,而后旅人沿着盘旋的蜀道行走在山间,画面中部还出现了供旅客们休息的脚店,后方描摹了蜀道上的驿站,旅人沿着驿站渐行渐远,直至画面左上方出现剑阁关楼,展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势。

沈周一生不曾履足蜀地,这幅作品基本是对李白《蜀道难》诗句的生动再现。“和诗作相比,画面既呈现了蜀道的险峻崎岖,又补充呈现了栈道行旅士人的场景,给画面增添生活气息,凸显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对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罗建新说。

另外,还有不少蜀道绘画以蜀山、栈道、事象、行旅入画,比如《蜀山图》《蜀山积雪图》《蜀山栈道图》《蜀山行旅图》等,在中国艺术史上塑造出蜀山、栈道、行旅等经典意象,也让蜀道山水画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语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