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先:由盛转衰 古荔枝道的风云变迁丨专家学者蜀道行

2024-08-22 18:09: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荔枝道,是古蜀道在巴蜀境内最东端的一段路,也是三千里蜀道上唯一一条以水果命名的线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同杨贵妃所食荔枝一样,关于荔枝道的由来、走向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7月8日,在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上,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为我们拨开层层迷雾,解密荔枝道的兴衰与走向。

“荔枝道”因运输荔枝而得名

关于荔枝道的最早记载,李勇先认为,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书中记载“高都驿路,乃天宝贡荔枝之路也”。由此可见,荔枝道线路早期也被称为“高都驿路”。

那么,这条“荔枝之路”是唐代专门为杨贵妃运送荔枝才开通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勇先表示,从现有的考古遗存和传世文献来看,新石器时代晚期,荔枝道就开始了其早期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关中通往巴蜀东部的重要通道,也是秦、巴、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还是古代先民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

专家学者在古荔枝道上实地考察。李勇先供图

李勇先认为,荔枝道真正声名远播是在唐代。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特地整修涪陵郡至长安驿路,沿途增设驿站,方便快马传递。“有唐王朝的重视,沿线政府部门的管理,这条道路更加畅达。”李勇先介绍,学界也习惯将这时期的荔枝道称为“天宝荔枝道”。

安史之乱发生后,杨贵妃因“马嵬坡之变”而自缢身亡,此后,还有荔枝在这条道路上运输吗?李勇先给出的解答是:荔枝道并未废弃,还有荔枝继续运往长安。“不过,此时进贡的荔枝已经不是杨贵妃喜食的新鲜荔枝,而是蜜浸荔枝。”李勇先介绍,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五月《梳理囚徒量移左降官等徳音》记载:“东川每年进蜜浸荔枝,道路遥远,劳费至多,自今以后,令宜停进,布告中外,称朕意焉,主者施行。”政府曾下达官方文书,要求川东停止进贡蜜浸荔枝,理由是当地民生艰苦,进贡荔枝浪费民力。也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后的100多年里,荔枝道依旧发挥进贡荔枝的功能。

杨贵妃所食荔枝产自巴蜀

关于杨贵妃所食荔枝产地,历来众说纷纭。从全国范围看,有广东、福建、巴蜀三地说;即使在巴蜀内部,有人认为产自重庆,有人认为产自泸州。

在李勇先看来,杨贵妃所食荔枝来自巴蜀地区,已基本有了定论。他给出的理由大致可归结为两点:首先,从运输距离来看,同岭南、福建相比巴蜀更具优势。其次,从传世文献来看,巴蜀种植荔枝的记载可追溯到东晋的《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东至鱼腹(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

齐白石所画的荔枝。

再从巴蜀内部来看荔枝分布,今天的泸州、宜宾、乐山、合川、涪陵等地均出产荔枝。明代曹学佺的《蜀中广记》、清乾隆年间修订的《四川通志》都有相关记载,“按照史书记载,巴蜀不少荔枝产地还有‘荔枝园’‘荔枝楼’‘荔枝厅’‘荔枝亭’等古迹。”李勇先介绍了《舆地纪胜》中的一句:“蜀中荔枝,泸、叙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涪州徒以妃子得名,其实不如泸、叙。”

究竟泸州、重庆哪个更有可能成为“天宝荔枝道”的核心贡地和主要起点?李勇先给出专业解释:首先,由于中国气候变迁史上有“隋唐暖期”的说法,当时总体气候偏暖,荔枝树的生长比现在纬度更北一些;从运输距离来看,唐代涪陵郡离长安更近。因此,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天宝荔枝道”起点应该在涪陵郡,也就是今天的重庆。

不过因历代行政划分不同,杨贵妃所食荔枝究竟产自唐代涪陵郡的哪个县还需一番求证。李勇先介绍,天宝元年的涪陵郡,下辖涪陵、乐温、武龙、宾化四县。根据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记载,均提到乐温县出产荔枝,而未提到涪陵郡所辖其他三县,“说明乐温是唐朝和北宋前期涪州荔枝的最佳产地。按照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李永明的说法,乐温县理应是天宝涪州岁贡荔枝的首选贡地或唯一贡地。”

同时,李勇先还给出另一例证。南宋诗人范成大宦游巴蜀期间,曾到过唐代涪陵郡治下的乐温县和涪陵县,看到两个地方都有妃子园,但他评价后者“品实不高”。“由传世文献可见,唐代的乐温县,也就是今天的重庆长寿区,最符合‘天宝荔枝道’起点的说法。”

李勇先介绍,后世学者对于荔枝道的起点还有不同观点。如王灼的《碧鸡漫志》卷四:“太真妃好食荔枝,每岁忠州置急递上进,五日至都。”认为今重庆忠县也是天宝荔枝进贡地。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记载:“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其中的“泸、戎”,即指今泸州市和宜宾市,或者此两地也是杨贵妃所食荔枝的进贡地。“这些观点也可聊备参考。”

沟通南北贸易往来发挥过重要作用

荔枝道的完整路线如何?李勇先介绍,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对于荔枝道的线路已有明确记载,《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引旧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南宋祝穆所著《方舆胜览》也有类似记载。“以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是从重庆的涪陵、垫江到四川的达州、万源,进入陕西的镇巴、西乡,在西乡县与子午道相连,最终通过子午道送达长安。”

唐代以后,这条荔枝道又呈何种情形?李勇先介绍,唐末五代,政局动荡,政府对荔枝道的维护一度陷于中断。同时,跨越秦巴山区的人员、商贸交流也大为减少。“后世虽对荔枝道有小规模整修,但盛况难再。”

无论荔枝道兴衰如何,李勇先表示:“荔枝道在区域融合发展上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荔枝道的重要作用至少可以从经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唐宋以来,川东地区茶叶种植兴起,荔枝道仍然是川东与汉中地区茶盐贸易主要的区域交通道路。尤其是明清时期,荔枝道成为川陕客商的重要道路,再度出现兴盛局面。另一方面,川东地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集聚之地,无论是古代的廪君蛮、板楯蛮,还是现代的土家族、苗族,荔枝道沟通南北,促进了区域内部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