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8家文博单位亮相第十届“博博会” 彰显“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

2024-08-24 17:04: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身着传统服饰、真人扮演的江渎神形象与游客互动拍照,呈现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江渎神形象;展区外观设计融入竹、熊猫、川派民居等本土元素……

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第十届“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博会,以四川博物院牵头的全省38家文博单位参与。

此次,四川展团以“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为核心设计主题。各参展单位展示了一个个多维度、沉浸式的展览空间,让来自各地的博物馆爱好者感受到四川文博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

科技与文博携手

让文化传承多了一种可能

本届博博会,川内各大文博单位展区专门设置了互动展示和体验区,吸引了不少游客互动体验。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区,游客只需戴上一套AR智能眼镜导览,跟随导览手册指引,来到对应点位及相应的三国英雄塑像前,AR眼镜便可自动识别,进行内容呈现。“太酷炫了!”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AR眼镜中就能与三国英雄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区,一场沉浸式的虚拟参观“实力圈粉”。利用高精度三维采集、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游客只需操纵手柄、佩戴VR眼镜,便可“身临”考古现场,感受考古发掘的魅力。

而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展区,“AI杜甫”当起了智能考官,与观众现场互动。

“AI杜甫”与观众现场互动。

科技赋能同样提升了文物的展示与利用水平。本届博博会,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建设的“千年东华”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也首次亮相。“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全面展示了成都东华门各时期的历史风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博+科技”的融合展览,重构了历史叙事,带领游客深入了解城市建筑文化的变迁。

通过数字化展陈方式,四川博物院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访问方式,‌扩大了受众范围;武侯祠博物馆则通过文物数字化勘察测绘及保护管理系统,为古建筑、彩塑画、石质及金属文物等建立了高精度、多维度的数字档案,并利用三维数字化手段实现智能导览。

古典与潮玩相“碰撞”

让游客沉浸体验文博乐趣

游览此次博博会文创展区,记者发现,不少川内博物馆将古典玩出新花样——

四川博物院展销区专设香氛专柜,展现各种形式的香氛文创产品,凸显“传统+国潮”风。

四川博物院专设的香氛专柜。

金沙遗址博物馆则围绕“太阳神鸟”“商周大金面具”等经典馆藏文物,研发出来的文创产品15大类、4000余款。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携手游戏公司,发布联名皮肤“海月-金乌负日”。“基于古蜀文明内涵,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推出CG动画等产品,让文化遗产不断‘焕新’。”

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展区,诗歌文化的精髓镌进日常生活:杜甫草堂绝句冰箱贴、杜甫草堂诗词涂鸦本、诗趣集系列新品、草堂特色文创咖啡……一系列带古典元素又深植日常生活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这礼是成都”为主题的成都文创展区,集中展示了成都近年来制造的各类代表性文化创意产品。近300件(套)特色文创产品涵盖饰品、日用品、电子产品、陶瓷器、服饰等众多门类。

“这礼是成都”文创展区吸引了不少游客。

“川内各类文创产品从好看、好用再到好玩,越来越具潮流范。”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四川的战国成都矛、金沙太阳神鸟、美术馆之眼等文物及文化元素的授权合作,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为文创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广泛跨界引领了行业趋势。

(图片由相关文博单位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