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中国古汉字,这场活动带你认识甲骨文之美

2024-08-24 22:47: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甲骨文与汉字对照。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8月24日下午,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辞书出版社和金牛区图书馆承办的“穿越千年,共鉴甲骨文之美——甲骨文知识普及主题活动”在金牛区图书馆举行。互动的识字活动、专家的学术解读,再加上《甲骨文字典》《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会说话的汉字》《中学甲骨文教程》等川版好书的专业研究,让读者们得以窥见三千多年前华夏文明的辉煌与智慧,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追求。

活动现场,“识字小达人”丛书编写团队的阳阳从一个有趣的追赶故事开篇,以一块“骨头”开启了甲骨文解密之旅。“贝壳的形状”“天上下雨”“树木成林”“拄拐杖的老人”,这些象形造字故事由阳阳老师娓娓道来,将大小读者们引入了甲骨文的世界。

随后,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韩文博以“初识甲骨文”为主题,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如何产生的?”向现场观众讲解甲骨文的缘起,再结合甲骨卜辞和文字的具体实例,为读者进行生动形象的释读。例如,甲骨卜辞中“星率西”就是“流星”,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彗星的记录。而“日”“月”“上”“下”“为”“且(祖)”等甲骨文字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衍生也令读者们感叹不已。

四川出版的甲骨文专著。

当天,《甲骨文字典》《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会说话的汉字》《中学甲骨文教程》等川版好书也亮相现场。这些书来头不小,《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裕商教授主持完成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是一部对公开出版的120余种殷墟甲骨文材料(截止2018年)逐片精确分类和排谱系联研究的全新学术研究著作,对以后的甲骨文研究有基础性作用;而《会说话的汉字》《中学甲骨文教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甲骨文的识读方法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