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县域经济“半年报”:近五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超百亿

2024-08-27 19:59: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8月27日,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快演进,183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的有91个,较上年增加5个,占全省区县个数的49.7%;超过200亿元的有49个,较上年增加6个;超过500亿元达到11个,与上年持平。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规模结构更趋优化,底部支撑更加坚实,呈现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

协同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的146个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50.2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有94个县增速超过全省。分类别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县域GDP分别为8492.2亿元、4528.4亿元、13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6.7%、5.9%,增速比全省高0.7个、1.3个、0.5个百分点。

强区强县稳中有进。在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区、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百强区入围13个,数量与去年持平,并列全国第3,位居西部第1;百强县入围7个,数量与去年持平,居全国第5、西部第1,7个县全部实现位次进位。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有13个县入围,数量居全国第2;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行榜中,四川入围15个、居全国第1。

再看各类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四川183个县(市、区)分为37个市辖区和146个县域(109个县、19个县级市以及18个有县域经济特征的市辖区),其中,146个县域又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县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一般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均处于上年度中位数以上或者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41个县(市、区)为第一类;第三类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9个欠发达县(市、区);其余66个县(市、区)为第二类。

数据显示,市辖区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半年37个市辖区GDP达15113.1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51.3%、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县域经济“头部力量”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GDP超500亿元的县(市、区)共11个,全部分布在市辖区。服务业主导优势明显,37个市辖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6%,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37个市辖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全部高于城镇居民。

第一类县域工业发展动能足。上半年,41个第一类县域实现工业增加值2763.9亿元,同比增长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1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量比去年增加3个;工业化率32.5%,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

第二类县域协调发展增势强。上半年,66个第二类县域GDP达4528.4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7.6%、7.2%,其中一产、二产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消费市场活跃,有58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起势好。上半年,39个欠发达县域GDP达1329.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在各方力量精准帮扶和“两新”政策双重推动下,39个欠发达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2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其中33个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6个县增速位居全省前1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其中18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39个欠发达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1元,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