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09-01 14:00: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云君

.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即日起,川观智库特邀请我省专家学者诠释“七个聚焦”,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杨志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置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首位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首位,其根本旨向,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市场主体、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治理机制的全面保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侧重于“转”,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侧重于“建”的改革相比较,《决定》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突出“进”的全面改革部署。站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维度上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集中呈现。

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战略稳步递进和实践全面深化的总体态势。《决定》围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从战略和实践两个维度对改革进行了部署。

战略方面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方略的整体逻辑延续,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系统战略深化。《决定》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改革战略部署,勾勒了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线图,即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宏观经济治理为统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运行体制,支撑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创新等经济运行关键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推进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经济运行空间的整体性拓展。

实践方面围绕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明确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要求的目标再提升、实践再具体、改革再强化。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由此可见,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破题点在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动力在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等。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各个构成部分的整体性协同,实现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只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集中体现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历史进程。基本经济制度既反映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成就与变革,也是决定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内生驱动力量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实践,集中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互动关系变化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动结构,经历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的“追赶式”“适应式”和“引领式”等三个变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初至上世纪末,是生产力处于低水平、通过生产关系的重大改革来形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追赶”阶段,“追赶”的核心是以经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经济结构调整为落脚点的企业改革;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和同样快速变化的生产关系,在持续追赶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进入到相互适应、共同演进的历史进程,以开放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市场经济体系持续发展成为“适应”的主题;新时代以来,如何认识、判断、推动和评价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引领”过程中持续保持生产关系对先进生产力的适应度、容纳量,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变革以识别、容纳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引领式”变革成为主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决定》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重要目标,就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通过培育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励高水平技术创新和高效率市场活动;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在基础设施、宏观经济治理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合力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多元化市场主体力量,构建起促进全面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以创新和开放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创造核心驱动力。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围绕高质量发展,在内生动力、市场空间和宏观经济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以高水平的市场主体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市场主体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贯主题。《决定》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目的,就是要鼓励高水平市场主体,弘扬企业家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全面创新的关键领域上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纵深、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中更好发挥主体功能,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将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充分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

以高水平的市场制度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决定》要求,“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并针对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流通体制、内需体系、产权制度、市场准入等,提出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改革要求,就是要拓宽市场广度促进有效竞争,有效治理新经济,在以全面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农村市场更高质量发展。其关键点在于,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以高水平的宏观经济治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协调机制。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者系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