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致敬筑梦人丨西南科技大学辛婷:一份工作融入使命就是事业

2024-09-09 22:38: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文/视频剪辑 海报设计 沈晓颖

 

人物名片

 

辛婷,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专职辅导员,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国滨院士工作站”驻站思政专家。曾获中宣部、教育部2023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202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首届名辅导员等荣誉。

9月7日下午,西南科技大学,一堂面对新生的入学教育课正在进行。课堂上传出阵阵音乐声,这是一堂将音乐和思政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思政课,是学校这个学期在思政课上开始的新探索。

辛婷老师也参与了授课,她负责“责任塑造青春”主题。成为老师已经26年,辛婷如今在辅导员岗位上潜心育人20年。“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我们的思政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无论是小课堂还是大课堂,都有新的探索和尝试等待我们去解锁。”这些年,辛婷提出了“泡菜坛”育人理念,她认为学生就像“泡菜坛”里的食材,“泡菜坛”里水纯正了,学生才会健康成长成才。

“让学生们对劳动的理解更深一点”

“我们的思政教育,能不能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延展?”作为辅导员老师,辛婷经常会有这样的思考。2018年,看到学校内有闲置的土地,她的灵感来了。“小时候,我是经常参与劳作的,要在地里帮着家里做农活。长大后回想起来,这是一段非常有价值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许多道理,比如做事要有耐心、比如想要有所得就要有所付出。”辛婷觉得,可以让学生们对于劳动的理解更深一点。

就在这一年,辛婷带着学生把这块闲置空地改建成了劳动教育基地,她将基地取名“子云圃”,因为不远处是西汉大文学家扬雄读书的“子云亭”,辛婷说,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学生能像扬雄一样,传承耕读文化。

辛婷(右一)和学生们一起劳作。

在这里,辛婷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承载。她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概念教给学生,这片园地班班有责任地,人人有任务,大家在耕种中体悟劳动的价值,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责任感也得到增强。劳动之外,辛婷带领大家成立了“子云圃”宣讲队,在“子云圃”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广泛宣传劳模故事和劳模精神,也同步分享各自的劳动收获和感悟。

辛婷把劳动教育引入支部建设,探索出了“以劳为基,辐射三环(情感、意志、能力)”的“党建+劳育”支部工作法。她邀请思政专家与学生一起劳动,在田间学党课、讲奋斗精神,厚植学生对党的情感。2022年,该工作法在四川省教育厅官网宣传推广,2023年她所带的学生第五党支部获评四川省样板党支部。

“每个人的成长不同,但都有意义”

邱菊是辛婷的学生,如今也成为了一名辅导员。临近教师节,她抽空来到学校看望老师,正好赶上辛婷上艺术思政课。“这么多年过去,再上辛老师的课,又带给我很多思考和灵感。”邱菊回忆,大一的时候正好赶上“子云圃”改造完成,自己也完整参与了好几年的劳作,从刚开始的不太理解,到后来的主动去“逛园子”,对辛老师的用心体会很深。

辛婷(右)和学生在一起。

“我大一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几年劳动下来改善很大,更可贵的是我从劳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邱菊说,自己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对农作物很陌生,但几年“子云圃”的经历,“让我小到农耕文化,大到国情省情,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邱菊直言,这些收获或许无法量化,但实实在在改变了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不同,但都有意义。”辛婷回忆,曾经有学生告诉自己,有了“子云圃”的劳作经历,自己和身为农民的父母的话题突然就多了起来,也更能理解父母把自己拉扯大的不易。还有些孩子,本身很内向,在这里认识了新的朋友,逐渐变得开朗;也有学生通过劳作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不断学习对情绪的管理。

“个人好,集体才会更好。这就是我坚持的‘泡菜坛’教育理念的价值之一。”辛婷说,劳动教育就是“泡菜坛”,以劳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以劳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劳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以劳动增强专业能力,“不同孩子会有不同成长,这个过程是令人期待的,作为老师,一定要保证好‘坛水’的纯正。”

时至今年,辛婷带满5届学生,共1600余人,500余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就业率达92%以上,10余名学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感言

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就是“一份工作融入使命就是事业,一份平凡伴随忠诚就是非凡”,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