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颓势中坚守30余年,大竹县麻海织梦

2024-09-11 22:07: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苎麻原乡,织造未来。”

9月上旬,行走在达州市大竹县的乡野,不时可见上述标语。正值第二季苎麻收获期,漫山的苎麻仿佛绿色波涛。收割队伍将拇指粗大的苎麻打剥、晒干,拉到县城的企业脱胶、纺纱,一锭锭白花花的纱线成为服装、家纺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我国是苎麻的原产地,大竹县素有“中国苎麻之乡”的美誉,现今种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原麻全部实现本地消纳。

不过,如此产业规模仍与上世纪80年代末鼎盛期有较大差距。过去30余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苎麻纤维及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全国苎麻种植面积从840余万亩锐减到30余万亩;尽管大竹县没有放弃这个覆盖数万户群众的富民产业,种植面积也不可避免地从28万亩下滑至13.5万亩。

扭转颓势的转机悄然而至。当前,以欧洲为主产地的亚麻大量减产,同为优良天然纤维的苎麻迎来夺回市场的重大契机。抢抓历史性机遇,大竹县正聚力推进产业焕新,以全县乡野茫茫麻海织造新梦想——“世界苎麻之都”。


苎麻。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颓势中坚守:攻克材料结构短板,寻找“出路”

“一斤原麻能卖到12元,老百姓赶集只需捆一把麻,就能打酒买肉。”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大竹县苎麻产业的盛景,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郑凯中颇为得意:“全县有麻纺厂24家,因出口麻制材料量大质优,大竹县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出口基地。”

然而,这一盛景,很快急转直下。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快速发展,化学合成纤维及其制品被广泛使用。加之苎麻纤维及产品消费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受出口配额政策变化影响,产品销路大幅收窄。

产品滞销,行业每况愈下,结果是价低伤农,全国不少苎麻种植基地、加工企业无奈退出。大竹县自然无法在颓势中幸免,但产业并未“一哄而散”,而是在困境中艰难发展。


大竹县苎麻品种基地。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仅剩几家企业,不过也有新企业创办。”郑凯中说,这些企业无一例外把“出路”盯在攻克苎麻产品材料结构短板上——作为服装易起皱、穿着刺痒,此外,积极开发家纺、车内装饰等新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依然保留一定规模。

麻农不抛弃苎麻的原因简单:苎麻主要种在山坡地,不占用种水稻、玉米的土地;此外,苎麻种植管理简便。70岁的大竹县川主乡白牛村村民黄华敏说,21世纪初,原麻价格低至2元一斤,行情谈不上好,但起码“不得亏”。

风光不再的苎麻,仍是大竹县的重要产业,在全县“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农业名片中,发展面积仅次于糯稻。


麻农晾晒苎麻。袁城霖/摄

等来市场回暖:加工能力翻两番、加工产值翻四番

在低谷期长时间徘徊,苎麻产业终于等来了市场回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对天然纤维产品的需求增加,苎麻产品的内需超过了出口。

“近几年,原麻供应变得紧张。”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爱国列出一组数据:原麻价格曾长期保持在6000元/吨左右,2016年至2018年的短短3年间,价格上涨至20000元/吨,如今超过22000元/吨。

大竹县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化,2019年起制定多份苎麻产业支持政策,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对种植、加工等环节及技术攻关予以保障。


大竹县苎麻现代农业园区。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会长熊和平眼中,大竹县苎麻产业“高产质优”优势明显:每亩年收从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增长2倍;原麻平均单纤支数从1300支左右,增长到2200支左右。

加工领域也在变强。通过招引培育,大竹县已有规模以上苎麻加工企业4户。“相比2020年,全县苎麻加工能力翻两番、加工产值翻四番。”郑凯中介绍,大竹县初步建成种植、收储、脱胶、纺纱、织布、服装等全产业链,年脱胶产能1.8万吨,年纺纱规模10万锭。

去年,大竹县产原麻2万吨,产业产值创下多年新高的5亿元。9月初,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授予大竹县“苎麻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称号。


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拥抱机遇期:攻克新工艺研发新产品,走高端路线

眼下,苎麻产业迎来了从“回暖”走向“复苏”的历史性机遇。

“今年的市场行情是过去30多年最佳。”走进大竹县苎麻工业园,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公司品牌总监李林倩带来一条振奋的消息。她解释,多年来,国际市场上麻产业以亚麻产品为主,当前,欧洲亚麻产品大量减少,留出了大片市场空间。

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与国际市场空间叠加出现,大竹县苎麻加工企业竞相扩大产能,力拼更大市场蛋糕。大竹县则提出了新目标:建设百亿级苎麻产业基地,打造“世界苎麻之都”。

锁定目标,大竹县客观分析,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接住“泼天富贵”。


苎麻收割现场。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欧洲成熟的亚麻产业相比,苎麻生产、加工存在诸多不足与欠缺。”郑凯中说,两种作物的特性不同,决定了不能直接照搬亚麻的发展经验,需不断摸索。但有一点明确,产品走高端路线,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关键是让更多人参与攻克新工艺、研发新产品。”

对症下药,9月初,大竹县举办首届中国(大竹)苎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汇集麻纺织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苎麻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将在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次大会,大竹县共签订8份合作协议,包括6个产业合作项目,来自广东、湖北、重庆等地的纺织、服装企业将在大竹县建厂。此外,大竹县还向脱胶、混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生产等领域企业抛出“橄榄枝”,把产业集群建得更厚实。

既要借外力,更要练好内功。大竹县正编制“苎麻产业突破性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覆盖种业、加工、市场及三产融合。

抓实产业,大竹县阔步向梦想靠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