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为民,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在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之际(上)

2024-09-24 16:45: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三星堆博物馆展陈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王晋朝

又是一年金秋九月,“大熊猫文化的发源地”雅安焕新形象、等待来客,共启一年一度全省文旅盛会。

即将于9月27日在此召开的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是对过去一年四川文旅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阅”,也将谋划部署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一程。

备受关注的还有这次大会的别有深意——这是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及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川有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承关怀而奋起,热土上写新篇,四川以文旅为民,只为更好服务美好生活、构筑精神家园。

文旅融合发展涵养精神力量,为现代化建设铺就人文亮色

今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入选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保护传承中面向世界持续讲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精彩故事。

如果以三星堆为一扇窗,从此处眺望可以看到这样一幅蓬勃图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助力治蜀兴川。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四川从高处定位——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在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是时代命题,也是时代机遇。为此,要坚持探索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大抓文化旅游的全省性推进机制,也以文旅融合发展培育起了人们感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处处是景、步步皆画。去年以来,“蜀道行”蔚然成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接待游客人次双双创下新高。人们踏上雄关古道,实地感受这部“中华民族适应自然、奋斗图强的壮阔史诗”。

在成都东郊记忆,工业遗产变为潮流网红打卡地。从线上的频频出圈到线下的持续火爆,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次。独特的城市记忆成就出了当下时代的城市人文新空间。

作为今年举行的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一项重要内容,故宫贡茶文物组团“回家”,彰显着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源远流长,也展示了近年来名山推动茶旅融合的成效。

雅安蒙顶山茶园

这些生动实践,彰显着人们对高品质文旅融合的需求和向往,也激发着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随着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级、业态上新,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热”起来。越来越多亲子家庭主动走进红色景区,在鲜活“课堂”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汲取精神力量,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一眼四川,半个中国”,写照着四川多元地貌,也缩影着四川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重大考古发掘、革命文物保护、古籍保护利用等工程,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的文化遗产呵护好,同时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推进活化利用,持续推动文旅融出新天地,为四川现代化建设铺就鲜明的人文亮色。

翠云廊

多元供给满足多样需求,以丰厚体验丰富精神生活

四川为什么能够走出李白和苏东坡这样的千古奇才?这个问题,在他们的家乡,以“文旅融合”为人们提供寻找答案的多种路径。

游李白故里,品诗仙风韵。绵阳参与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将进酒》,重点聚焦李白在家乡江油的生活故事,刻画一代“诗仙”在蜀地成长经历。过去一年来,音乐剧在全国各地开启百场巡演,好评如潮,并在近期回到故乡开启驻场演出,诗仙精神穿越千年依旧感动世人。

在眉山,三苏父子的故事融入城市血脉之中。从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东坡醉月地”出发,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让人们在丰富的文旅体验中感受三苏家风家教。

如今,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坚持文旅发展为民,四川以守正创新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以多元供给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精神需求。

今年6月,首届四川非遗品牌大会落地广安,推出巴蜀非遗品牌展、创意路演活动等6大配套活动,并集中发布一批“川工蜀艺”品牌。作为非遗大省,四川持续非遗系统性保护同时推动“非遗+景区”“非遗+研学”“非遗+乡村”……让人们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古老技艺中深刻感受那句“越民族,越世界”。

一曲乡音穿古今。9月14日,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拉开帷幕,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机制下在川渝两地同时举办。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由衷感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剧场,主动感受、了解川剧文化,历经三百多年的川剧,今天有了更加鲜活的模样。

同时,川渝协同立法促川剧传承发展,今年9月1日起,《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实施,共同推动川剧保护弘扬、创新出彩。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走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赛道上,从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加快建设,到文博游、红色游、非遗游、民俗游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蜀锦制作技艺

川剧《梦回东坡》剧照(省川剧院供图)

持续扩大惠民乐民,彰显文旅发展幸福感获得感

近期,2024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连续在南充仪陇县等多地开启汇演,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化盛宴。

今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三年工作方案》,明确在2024年至2026年将以这一全新品牌活动为依托,持续扩大基层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为群众更好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展示文艺才能提供平台。

既解决“有没有”,也关心“好不好”。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不仅是一场文艺晚会,更在于持续提升乡村文化“造血”能力,“通过挖掘、发现、培养一批民间文艺骨干,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受惠者,力争在全省形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活动品牌,带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

贯彻文旅为民发展理念,四川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人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日前,2024“荟萃蓉城”精品剧目惠民展演暨第七届天府戏剧季活动在成都正式开启,12部精品剧目、30场精彩演出、名家名角齐聚,统统以惠民票价方式让市民和游客一次性享受众多精品好剧。

在乡村,随着“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持续推进,深度挖掘全省各地四季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开展四川乡村文化旅游四季推介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消费集聚等主题,策划开发新形态的文旅产品。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省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2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40个﹔平均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1.4万余场次。

一个个城市、乡村文化圈建起来、用起来,乡村“村晚”示范展演、少数民族艺术节、街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办起来、火起来,不仅解决当地群众文化服务需求,也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成为新的打卡场景,以主客共享塑造更具个性气质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也在更大范围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2024四川省“万人朗月诵中秋”主题活动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