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动的声音③丨运-20飞行员龙贻飞:伴“鲲鹏”而起丨献给新中国75周年华诞

2024-09-26 10:01: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本期人物

龙贻飞  西部战区空军某部,运-20飞行员

 

9月,暑气仍盛。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阳光炙烤着机场跑道,扭曲了地面的光景。运-20呼啸着划破晴空,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远方。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运-20飞行员的龙贻飞回忆起学生时代,会想起在一个午后,也有战机的轰鸣将他从恍惚中唤醒。一个飞行员的梦想从此萌芽,让一个少年的人生扬起风帆。

 

每当发动机轰鸣,龙贻飞的心潮也随之悸动,这是独属于他的心动时刻。飞行,已刻入他的骨血。城市星火、山川河流、大漠远洋……无论驾驶舱外的景色如何变化,龙贻飞知道,只要握住飞机操纵杆,就担下“到达”的使命。

 

梦想,翱翔蓝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为而鸟,其名为鹏。

 

龙贻飞不曾想到,语文课本上的“鲲鹏”,会有一天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自己则作为它的操纵者,扶摇万里,遨游九天。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机场,每天都能听到飞机起降的轰鸣声。我就想,男子汉就一定要去挑战蓝天。”龙贻飞为自己定下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的目标。

 

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专业技能……成为一名飞行员并非易事,即使在被空军航空大学成功录取后,仍容不得半点放松。

 

“从我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随时面临着淘汰。”不是每一名飞行学员都能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淘汰的学员只能转入地面工作。

 

“我一定要飞出来。”龙贻飞暗下决心。

 

第一次跳伞训练,龙贻飞从千米高空一跃而下。短暂的大脑空白后,龙贻飞看到大地正向自己迎面而来。“这只是成为飞行员道路上必须突破的障碍之一。只有不断地闯过一重重难关,梦想才会离自己越来越近。”

 

难忘,飞越北京

那时龙贻飞尚不知晓,他和学员们在校受训的同时,国产大飞机——运-20,也就是后来被称作“鲲鹏”的国之重器,正悄然而生。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已成为运-7飞行员的龙贻飞有了新的人生目标——驾驶运-20!

 

“驾驶一个新机型,所需要的不仅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有理念、习惯、技巧等多方面的转变。”经过层层选拔,龙贻飞终于得偿所愿,走进运-20的驾驶舱。

 

“太美了!” 龙贻飞由衷感叹。

 

运-20的“大”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大的飞机,你怎么把它飞起来的?”有人向龙贻飞打趣道。“运-20其实还有一个外号,‘胖妞’。但别看她大,飞起来却很灵活。从飞行员的感觉来说,操作起来感觉‘身轻如燕’。”龙贻飞说。

 

多年磨合,龙贻飞与运-20成为了亲密的战友。他们共克任务中的艰难险阻,也共享人生中的那些难忘高光。

 

2019年秋,新中国成立70年。3架运-20和3架运-9运输机组成楔形编队,在全世界的瞩目下飞过北京天安门广场。龙贻飞驾驶着备份机,尽管没有出现在镜头之中,但他心中的激动与喜悦却与飞越天安门的战友们相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龙贻飞驾驶着运-20运送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暗夜里,运-20划破夜空,群众高呼“解放军来了!”龙贻飞明白,此刻的到达是“希望”。

 

2024年,空军竞赛性考核。龙贻飞要驾驶着运-20,在数千米的高空将数吨重的物体,投放到百米的精确范围之内。目标落地,尘埃扬起——“成功了!”龙贻飞团队的优异表现,让他们夺得了本次竞赛的桂冠,也创造了其所在部队的历史。

 

传承,乘“鲲鹏”起

7月19日、20日,多架运-20从石家庄、济南、南京、长沙和成都5个登机点起飞,集中运送新飞行学员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

 

龙贻飞回想起多年以前,自己也曾是他们之中的一员,竟感到有些羡慕:“我们那时候可没有运-20接去上学。”

 

这是中国空军的发展变化,也是历史交到这一代人手中的使命。新技术、新装备、新形势,对于新时代的空军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要经历的磨砺还有很多。”面对这些空军“后辈”,龙贻飞有一句话送给他们——“地面苦练,空中精飞”。

 

这是当年他从航空大学的“师傅”那里学到的,至今受用。

 

每次出任务前,怎么给家里人开口是龙贻飞必须要做的心理建设。“会给家里人说,但又不能说得太清楚。你想,整天整天不着家,还不知道去哪儿了。”久而久之,家人与他之间已形成一种默契:他不多说,她不追问。

 

龙贻飞发自内心觉得,军属真不好当。

 

孩子出生后,龙贻飞有了新的问题。一个飞行员老爸,很酷。但他更想成为一位陪伴孩子成长,不在童年中缺位的父亲。

 

“我去过的地方,也想带孩子去看一看。”龙贻飞说。

 

川观新闻出品

总策划 李鹏

策划 钟莉 赖永强

统筹 史册 孙琪 杨昕 杨东 任峻邑

摄影 卢春阳 朱文博

文字 蒋京洲

剪辑 朱文博

美术 周桐 沈晓颖

鸣谢 西部战区空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