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赋能增效 看武侯区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④丨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

2024-09-27 22:03:02来源:红星新闻网编辑:牛霄

红星新闻网9月27日讯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它不仅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和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加迫切。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成为一道重要课题。近年来,武侯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治理难点堵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力量,深化共建共治,切实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织密社区治理“一张网”

做好基层治理,关键在党。

玉林生活片区位于成都城市中轴线,是“最成都”生活方式的浓缩。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唱红了成都玉林,很多人被玉林的城市烟火气感染。但名声在外的同时,也面临老城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人居环境较差,尤其是年轻人大量流失、商业逐渐衰败、街区活力减弱等问题。

为了让街区真正由内而外焕新,武侯区坚持“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延伸”理念,启动了党建引领“社区生活商圈”建设,以实施“惠民、幸福、动力、颜值”四大工程为抓手,以打造“社区生活圈”为内核,持续推进玉林东路的城市更新,使玉林东路不仅在空间、功能上焕然一新,更在文化、精神层面持续保持魅力。

玉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路介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要务就是下好强化组织建设的“先手棋”——纵向强化社区、网格、小区党组织协同联动,横向强化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通过党组织搭台,建立业主联盟、商业联盟及商居联盟等议事平台,同时联动25个院落小区、160个商家店铺共同参与街区治理,通过党建项目认领和志愿服务开展促进消费场景和能级提升,发动西华大学等驻区单位把近300平方米闲置空间改建为党群服务站,常态开展为老为小、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随着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又通过不断夯实治理机制、转变街区发展模式、做优社区消费场景等方式,加快形成“党建引领、力量共进、区域共建”一核多元格局。

1

△玉林东路特色街区

如今,玉林东路特色街区已经初步建设成为有机融合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外来游客休闲打卡的街区文化聚集地。玉林东路特色街区自更新开街以来,玉林东路的日均人流量从以前约1万人升级到约5万人,入店率更是提升了近20倍,店铺坪效从600元/平方/月提升至2000元/平方/月。成都大运会期间,街区先后承接了28国外籍记者团成都行、大运会境外重要嘉宾代表团等各类团体参访及采风活动。

当然,玉林东路特色街区的蜕变只是武侯区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侯区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加快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不断强化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通过大力聚合区域化党建联动、新兴领域、“微网实格”“三大关键力量”,有机联结驻辖区各个单位和行业领域党组织,引导他们一起参与在地基层治理,不断织牢织密社区治理“一张网”。

——围绕区域化党建联动参与,吸纳920余家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党建责任和共建协议两条纽带,形成群众需求、辖区资源和服务项目“三张清单”。扎实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千名党员进网入格”行动,6800余名机关党员下沉网格年均服务群众5万人次,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年均认领实施社区服务项目3100余个……随着区域化党建联动的持续推进,各成员单位之间强强联手、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群众成了全区基层党建的一张新“名片”。

——围绕新兴领域力量引导参与,成立社会企业、快递物流等4个行业综合党委,开展“党旗领航·红色桃园”行动,畅通“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通过发布机会清单、促进供需对接,年均实施社区营造、养老托幼等共建项目460个。出台关爱快递小哥“十条措施”,组建1600余名“吹哨骑侠”队伍,发挥他们“流动探头”作用,及时发现、报告或处置问题。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10+N”服务体系,建立网约车司机“武小新”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爱心送考、助老服困等公益活动,成立党员应急车队,配备医疗应急包,打造流动救助站点……2023年12月初,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蓉举行,鞍马出行专门号召组建起了100人的“保畅”车队,为赛事出行保障提供助力。

2

△“吹哨骑侠”整装出发

——围绕“微网实格”力量深度参与,全面梳理总结疫情防控中反映出来的社区、网格力量不足问题,以及本小区党员牵头、志愿者请缨出战有效应对本土疫情的经验,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改革,以30~100户为单元划分微网格6189个,选配微网格长6193人。健全“微网实格”制度机制,强化微网格长宣传动员、意见收集、问题发现、上传下达等职能,推动楼栋“微协商”、邻里“微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支持资金18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48.25万元,落地实施邻里“微治理”项目350个。簇锦街道团结社区一位80多岁独居老人在自家阳台搭建鸽棚,因其脏乱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被多次投诉。社区微网格长唐秀英通过10余次上门耐心细致劝导,前后历经两个月最终让老人自主拆除了鸽棚,恢复了小区的干净清爽和邻里和谐。

基层党组织普遍反映,通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嵌入了一颗“红色芯”,基层治理的根基得到持续夯实。

强化赋能增效,推动多元治理“一盘棋”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花大力气深化基层治理的同时,武侯区还积极把发展与治理统筹起来、一体推进,通过打好搭建赋能平台、发展社会企业、成立社区基金等“组合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双翼齐飞,共创美好未来。

——围绕搭建赋能平台,建立区级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以“资源整合、孵化培育、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为核心功能,先后引入成都社区发展促进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15家,链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等机构资源400余家,年均发布社区发展治理项目200余个,构建社会主体常态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化载体。2023年以来,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联合“信义帮”社会机构,创新开发“信义托”社区居家生活服务项目,目前已在武侯区落地首批9个“信义托”社区居家生活服务站,提供超5000人次以上的社区服务。

3

△社区社会企业“馋爱善食”

——围绕发展社会企业,武侯区出台社区社会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制定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指导办法,6年来共兑现社会企业扶持政策资金约303万元,通过认定44家社会企业,注册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共18家,其中4家通过社会企业认定,数量居全市首位。社区社会企业“馋爱善食”通过营造社区厨房生态系统提供团餐、送餐服务,培训并赋能残疾人就业260名,其中70名聋人骑手到美团、饿了么就业,为解决残疾人就业、赋能残疾人创业搭建了平台。

4

△“为爱上色”项目

——围绕成立社区基金,武侯区聚焦共创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成立全省首家社区基金会: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牵头发起成立四川社区基金会发展网络,与平安私人银行合作落地300万元社区慈善信托,与外贸信托合作探索全国首个物业管理服务信托,并入选2023年中央政法委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优秀案例。基金会设立社区基金102支、社区慈善信托12支,累计筹集资金款物超2500万元,形成春耕计划、武侯仲夏邻里节等品牌项目9个,服务居民190余万人次。近年来,基金会通过与立邦中国合作推动“为爱上色”项目,邀请22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与在地居民共创巨幅墙绘,现已完成22个老旧居民楼立面整体艺术化更新,催生了一批城市网红打卡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艺术氛围。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治理格局“一体化”

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近年来,武侯区坚持社区的事情居民商量着办,通过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自组织、深化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建设等方式,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围绕培育社会组织,武侯区坚持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同步孵化,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构建“双核驱动、四翼支撑”社会组织发展新体系。实施品牌社会组织培育三年攻坚行动,促进全区社会组织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先后培育社区营造、应急、消防等品牌社会组织48家,培养持证社工1629人,全区社会组织总量达1336家,均居全省首位,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发展居民自组织,武侯区围绕社区治理中堵点痛点和居民急难愁盼,依托社区保障资金、公益创投项目和社区微基金等,积极为辖区党员、志愿者、楼栋长、居民骨干等搭建平台,引导他们以趣缘、事缘、利益缘等为纽带组建各类自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楼栋“微治理”、社区微更新、垃圾分类等社区营造项目落地见效。晋阳街道吉福社区针对辖区一些双职工家庭小孩放学无人照看的难题,利用社区保障资金培育“共享奶奶”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退休奶奶参与公益托管服务,累计开展公益托管服务98次,吸引超1000个家庭关注,持续传递了社区大家庭中邻里守望的温暖。

5

△小区“爱邻(20)议事日”

——围绕深化议事协商,发布了小区“爱邻(20)协商议事”指导手册,引导各街道按照“在地化”设置、“小切口”入手、“过程性”营造,线下利用党群服务站等既有服务阵地,建设“协商议事厅”,打造“议事角”;线上依托微网实格等平台,扩大参与范围,灵活参与形式,持续丰富完善形成“党组织引领、网格搭台、各方参与、协商共治”议事协商体系。如今,全区各街道、社区正采取“固定+灵活”的方式,将每月20日设立为小区(院落)固定“爱邻(20)议事日”,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议事活动调增,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确保爱邻议事活动真正融入日常、常态长效。“现今社会,左邻右舍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现在有了这个爱邻主题日和其他一系列活动,满满的仪式感不仅拉近了邻居之间的距离,也为大家搭建起了一个了解社区、建言社区的渠道”,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希望“爱邻”这个“金点子”越做越好,大家共同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温馨美好。

如今,随着居民自治的不断深入推进,实现了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家味更浓了、服务更多了、氛围更暖了,基层的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根基得到持续夯实。

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武侯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调动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