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宁蕖
“新瓶装旧酒”,在大多数语境下代指形式主义,但在得荣县,“新瓶”却将“旧酒”装出了新气象。
9月24日至26日,“甘孜太阳山谷”得荣县第一届高山葡萄酒论坛在得荣县瓦卡镇举办,活动期间,推出了三款新酒。
新酒其实不新——三款酒灌装的均为该县企业原有品牌的原酒。
截至目前,得荣县建成了金沙江高山葡萄种植基地7242亩。(得荣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为什么要“新瓶装旧酒”?
“这是我们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举措之一。”得荣县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高志勇道破其中奥秘——三款新酒,都印上了“甘孜太阳山谷”的标识。
“希望通过统一的形象塑造,提升产区知名度,下一步,我们还会对这一品牌下的葡萄酒进行统一的监管保护。”
“新瓶装旧酒”,是当地破解葡萄酒产业发展瓶颈的举措之一。
因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海拔高差,得荣县具有种植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2003年左右,该县农户就开始自发种植酿酒葡萄。
得荣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物质积累多,消耗少,果实着色好,生产出的酿酒葡萄酸甜协调。(得荣县委宣传部 供图)
历经一段时间发展,产业化阶段到来。但受限于可利用土地面积稀少,交通相对不便等现实条件,龙头企业招引有一定的困难,因地制宜,过去一段时间,该县主要以发展“小酒庄”为主。
至2024年,该县已有葡萄酒加工类企业和组织10个,小微企业偏多。
投资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的”小酒庄”让全县的葡萄酒迈上了产业化的轨道,弊端也逐渐凸显——“散、小、弱”的小酒庄营销能力不足、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先进技术、联农带农作用也有限。
“新瓶”要酿出新气象,还需要在“旧酒”上发力。2024年,得荣县提出构建高山葡萄酒产业集群。
既要“产业化”还要“集群化”,招引企业仍然是重要一步。
为了增加投资吸引力,同时联农带农,得荣县创新了利益联结机制——由县域内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一家北京企业共同成立了“尼琮阿咪公司”。
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流转村民的土地,种植酿酒葡萄,土地流转费和村民务工费由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公司负责收购葡萄,同时提供技术管理、葡萄酒生产酿造、销售等。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些新气象由此萌芽。
要承担土地流转费和村民务工费,作为公司法人的瓦卡村党支部书记拥忠次仁感觉压力不小。
“我们不仅要把葡萄种好、卖好,还要想办法增加葡萄酒的销量。”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拥忠次仁如今已经把“B端、定制、代加工”等葡萄酒销售环节的“新词”概念烂熟于心。
“接下来我打算带领村民一起,做总代理,从得荣县开始起步,把我们村产的葡萄酒卖到全县,全州和全国。”
拥忠次仁带领村民们搬运丰收的葡萄。(宁蕖 摄)
从北京来此投资的老板李铸革则借助得荣独特的海拔高差,酿造出了一款独一无二的葡萄酒。
“在得荣,不同海拔可以种植不同品种的酿酒葡萄,还可以实现同季成熟,这样混酿出来的酒,全世界几乎都找不出第二款。”李铸革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也会借助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把这款酒推向更大市场。”
截至目前,得荣县葡萄酒年产量已达945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带动群众户均(年)增收1.2万元。
除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品牌营销外,该县还瞄准“酒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引导,对葡萄酒加工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工业观光、酿酒体验等服务功能,建设观光酒庄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酒店,促进农旅深度融合。”高志勇介绍,到2030年,得荣县预计将建成各类酒庄20家以上,其中生产观光型精品酒庄8家。
新瓶装旧酒,当然不只是形式上的创新,高山峡谷间,酿酒葡萄已在此生根二十余年,而今,还在向着更远处的天空伸展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