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个月的挑战赛落下帷幕:“AI 农夫”赢了吗?

2024-09-29 21:24: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成都观察 邹嘉语

“尽管AI组在最终排名中未能超越所有参赛农户,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和创新能力赢得了大家的肯定。”9月29日,首届“天府粮仓”人工智能水稻种植挑战赛成果总结会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举行。

今年5月,一场“AI农夫”和“传统农人”的PK赛在崇州市的高标准农田里拉开序幕。

这场“天府粮仓”人工智能水稻种植挑战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所”)、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天府粮仓农旅集团共同举办,由都市所研发的人工智能水稻种植决策算法指导一位年青农户与九位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农户进行比赛,每支队伍管理的土地为100亩,最终通过产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排名,以科学客观的方式验证AI算法赋能农业生产的能力。

看结果:AI组完成品种审定亩产标准的88%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团队成员康子秋介绍,为科学、公正地进行产量评估,消除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成果的评定采用了相对值的比较方法,通过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查询每个品种的审定产量作为锚定参考值,同时,选取了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三个常用的质量指标进行排名,评估水稻品质,最终得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重评定结果。

邹嘉语摄影

具体来看,在产量排名上,AI组的平均亩产为516公斤,获得第8名;在质量排名上,AI组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三个常用的质量评估上,分获第6、第6和第7名。

主办方介绍,本次赛事秉持着尊重农户自然真实种植过程的原则,未对参赛品种作出限定。记者了解到,AI组使用的是“千乡优956”品种,亩产数据达到了品种审定亩产标准的88%,在专家组看来,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AI组的操作执行人高颖是一位年轻的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她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虽然比赛排名不是特别好,但我认为技术是可以进行推广的。”高颖提到,“在整个过程中,AI在不同的关键节点都推送了有效的建议,在田间管护的各种环节,比如什么时候该打田、插秧、追肥,AI都有相关的建议推送,我还能在AI提供的提示中,有针对性地筛选需要的内容。”

看未来:持续提升AI种田能力

“这个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都市所专家介绍,此次挑战赛,并不聚焦最终输赢,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为崇州的水稻种植打下一个数字化的底盘。

“在最初开发AI算法的时候,我们手中的数据很零碎,而现在,我们基本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集。”都市所专家介绍,这些数据涵盖了水稻种植的全过程,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间、作物生长图片以及对应时间点的气候和土壤墒情等信息。同时,AI技术的决策精准度和判断广度也随着数据集的扩大而不断提升,能够帮助农户更准确地判断施肥、除草等关键农事操作。

然而,AI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据都市所专家介绍,AI从安插在田间的摄像头与传感器采集数据,但其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仍然有待提升,特别是卫星遥感图片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次,AI技术与传统农业经验的融合需要过程,AI与农户之间信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和磨合。此外,AI决策的采纳率虽然达到了73%,但仍有一部分决策因为天气等不可控因素而未能被采纳。

展望未来,都市所专家团队对AI充满信心。“我们以前也参加过全球人工智能农业控制挑战赛,第一年,所有的AI团队都败给人工团队,但到第三年情况完全反转。这说明,通过不断学习,AI的能力可以不断进步。”接下来,都市所相关团队将继续深化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其模型算法,提升AI辅助种植的精度与可靠性,以适应实际生产需求,为崇州乃至全国的水稻种植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金秀良研究员在点评中也肯定了挑战赛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共同推动中国农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

“我们还会把这个比赛继续办下去,持续探索通过‘算力辅助脑力’的方式降低水稻种植‘门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