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精彩演绎——李柯漂散文集《地老天荒的树》的生命张力|西岭雪·品读

2024-10-10 15:11: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冯俊龙

李柯漂的散文集《地老天荒的树》,几乎就是为我以及我们那个时代出身的所有农村孩子写的一部人生记实。李柯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精彩演绎平凡人生,拼尽全力的生活态度,为他的绚丽人生和文学作品灌注了强盛的生命力。不忘初心的淳朴,学会感恩、懂得敬畏的处世为人,不断从文学中汲取力量,终使李柯漂成为自己的强者。


记住乡愁,才有生机

李柯漂和我年龄不相上下,出身与经历也差不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庭,大多贫穷而困窘。吃饭穿衣给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的成长道路留下难忘记忆,求取前程是当时每个农村孩子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希翼有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每个家庭都祈盼儿成龙女成凤。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李柯漂,抓住看得见的机会,创造想要的机会,在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许多年后,已事业有成的李柯漂,用一直不曾放下的笔,记录下他的成长过程和思想涅槃。相信读到他文字的人,不管年龄大小、地域区别,或家庭背景悬殊差异的读者,都会有所收益。

《地老天荒的树》不但描绘了川东的风土人情、地理民俗,还有与作者紧密相连,难以斩断的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李柯漂的乡愁是上学时补助学费的减免条,是祭祀先人坟前鞭炮炸响父亲突然受到惊吓的滑稽模样,是饱含父爱的那串油果子,是家中母亲、妻子做饭的美好味道。除此外,李柯漂的乡愁还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宕渠儿女的渠江水,还有屹立在老屋门前那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还有那些一直留存在记忆里的儿时玩伴、父老乡亲。

苦难是成长的资本,记忆是生活的动力。李柯漂今天在城市站稳脚跟,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延续少年时代在学校写申请减免学费报告的创作天赋,保持旺盛的创作力,认真细致记录下自己创造幸福的历程。这不但是对文学一如既往的热爱,更是将他期盼美好生活的信心传递出去。那些拼搏过或正在拼搏,那些看见照亮了自己的那束光和正在寻找照亮自己那束光的人,在李柯漂的文字里都能寻觅到希望。

乡愁是一个人的根,走得再远的游子,都像生长的树,离不开故土的滋养。成长的苦难或快乐,都会在记忆里酝酿成醉人的甜蜜,发酵成暖心的幸福,使人在旅途中不断生发动力。树扎根泥土越深,越容易吸收营养;人越记住乡愁,越会充满生机。

过去年代的农村孩子,如果不能通过读书考取学校、参军进入部队改变命运,解决生存之道的途径,要么是学会某种手艺,要么脸朝黄土背朝天做一辈子农民。城乡区别、户口土地等紧紧束缚住每个农村孩子的手脚。好在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孩子的另外一种选择。

李柯漂是政策利好的受益者,也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新一代农民。如今,农民不再是职业划分,更不是身份歧视,农民李柯漂已经完美转身为市民李柯漂、作家李柯漂。可以说,李柯漂的人生蝶变,是一代人命运的改变,是历史大潮中中华民族的巨大转折。

学会感恩,才能发展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特别是起点低、见识浅的农村孩子,要想在繁华大城市安居乐业、建树事业,更是不易。

少年李柯漂赶上了时代变革的政策利好,从偏远农村走向繁华城市,固然有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但遇到好心人帮扶、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也是李柯漂能不断进步的恒久动力。

13岁的年纪就异想天开,想外出闯荡出一番天地,李柯漂在人生彷徨无助时,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位对他关怀备至的女性工友珍姐姐。纯洁无暇的珍姐姐,无私帮助李柯漂,教他技术、帮他干活,这是出门在外的打工人之间的温暖互助,也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基本善良。农村孩子的单纯和感恩,让正在成长的李柯漂误以为这就是爱情,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暗恋。

李柯漂在成年后写成的这些文字,还深深地烙有当年强烈的爱恋印记。那些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真情,可以看出还是“小孩子”的李柯漂,其实对珍姐姐不仅有爱情,更多的是发自心底深处的感恩,他渴望用爱回报给予他帮助的女性。他觉得能拥有这样能干、温柔的女性,是生活的无限美好。得知珍姐姐已订婚,小小年纪的李柯漂竟失望得“把喜糖嚼出了苦味”,后来更是悄悄离开了那家制衣厂。

难能可贵的是,李柯漂记住了别人曾给予他的温暖,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把这些温暖还给社会。离开打工的外地城市,回到家乡的省城创业开店,李柯漂对扫大街的环卫女工那份关怀热情,让读者领悟到一个心怀慈悲的人具有的高尚人格。

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城市又想替子女分忧的母亲,拿起扫把当上环卫女工。这样对生活顽强不屈的女性,具有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母爱。这样的母亲,以及对工作的敬业,让作者想起母亲的教诲:“每一次善良的举动都是温暖人心的火光,它能照亮身边的人。”

一个人的善良来自言传身教和对生命的感悟。生长在巴山渠水的李柯漂有位好母亲,身在异乡又遇到待他如亲弟弟的珍姐姐。关心在他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爱在他生命里发芽开花。他接受爱,又传播爱。

环卫女工说:“老板,你真是热情得很哟,你这店生意一定很好的。”这样朴实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由衷的祝福,是人性最真实的善良。

润物无声,烛火暖心。世界因为感恩变得更美好,个人事业因此得到发展。李柯漂看到走出店门的环卫女工带给城市“舒适和希望”,他何尝不是那道温暖人心、带给人希望的光?他在人生最无助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在有能力的时候积极回馈社会。良性循环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才会给个人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文学作品不但要揭露生活的阴暗面,而且还要弘扬人性的美好。暴露丑恶是为了消灭丑恶,褒扬人性美是为了让人性生发出更多的美。在李柯漂温婉的叙述里,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作者在用力活着,更看到了他具有踏实做事、慈悲做人的人格魅力。

懂得敬畏,自有建树

李柯漂的人生改变,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人是欲望的动物。无数失败的人生,根本原因是对世界没有敬畏之心。成功的人生,是命运暂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但也能克制欲望,把控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正常轨迹内运行。

那位当着李柯漂新婚妻子的面勇敢表露心迹的“柑子”,是位“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的未婚姑娘。虽然“她的柔情其实我懂”,但她“白里透红的脸颊上带有一丝真诚的笑意”,“举起酒杯的同时,望着我说:‘要是你没有结婚……我一定会嫁给你。’”面对这样的诱惑,已经结婚的李柯漂说:“你喝醉了。”委婉表达了拒绝。一个男人,首先是人。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男人。

多年后,偕妻回到家乡四川的李柯漂,偶然和久违的“柑子”联系上,“浏览柑子的QQ空间,发现她的个性签名更新了——‘不要忘记我曾对你有情’”。他感慨良多,在文章里写道:“她这样三番五次地感动我,我无以为报,只觉得这一生有幸福常伴我左右。”这样的平淡,是感慨;这样的文字,是满足;这样的描写,是学会感恩后懂得敬畏。

李柯漂的文字书写,没有张扬炫耀,没有重彩华章,尽显朴实本色。这是一个人沉稳性格的原生态展示,也是一个人历经生活磨难后的厚重沉淀。

真正认识一个人,从读他的文字开始;真正理解一个人,看他对待感情的态度。我和李柯漂只见过一次面,几无交流。阅读他的这部散文集《地老天荒的树》,我一直在琢磨这位乡下少年如何一步一步迈进城市,又如何一步一步创业成功,再一步一步从文学爱好者跨入作家行列。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李柯漂的堂哥,为什么成为他的人生反衬?这位“虽然没有读过书,但脑瓜子灵活得跟猴子似的”堂哥,“不会把握机会”,而且“失去了很多机会”,结果是在家乡学手艺“没有哪一样干成行的”;去外面打工,也是“生锈的铁钉子往哪儿钉都似乎钉得不稳当”;后来再回乡,依然难以成事;“堂哥先是麻木不仁,后来知道痛了”;堂哥后来“不负众望,他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堂哥的人生际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看到李柯漂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情,对乡友的情义,对乡村的记忆,对世界的看法,我开始醒悟。这样的醒悟还是有些粗浅。直到看见那篇让人笑着笑着哭的《戒烟》,才知道一个人经历生活残酷折磨后,那种醍醐灌顶的顿悟,那种默然敬畏的决绝。

李柯漂的文字看似坦然,但平静叙事中蕴藏着对生活的真情和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他既知道感恩,又懂得敬畏。我觉得李柯漂就像一棵平凡的树,无论生长在盆地还是高原,不管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他都努力坚强、无所畏惧地活着。李柯漂向上向善的精彩演绎,将他本来平凡的人生,过得与众不同;他创作的《地老天荒的树》,也就充满了不屈的生命张力。

当然,一部散文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自传,甚至一部自传也不能完全解说一个人的一生。但通过李柯漂的这些文字,读者至少可以了解一棵树如何生长、一个人如何成功。毕竟,历史变革的大场景,是由无数平凡人物的小故事构成。他们的奋斗和命运,勾勒出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地老天荒的树》,李柯漂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

作者简介

冯俊龙,笔名范一尘,四川西充人,定居成都。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历史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创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