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明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这为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更好引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确的政绩观既是引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思想指南,更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接续前进的根本前提。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最终受益的是人民群众。因此,要充分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满意度是真心为民的“成绩单”。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服务群众的态度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效果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群众之所以满意,在于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服务民生取得了实效。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细心观察、悉心体察,才能关注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如果看轻群众的考评,看错民之所需,沉不下身子,拿不出办成实事的方子,糊弄一阵便转开身子,显然有悖正确的政绩观,也偏离了政绩考核初衷。这些均需在工作中加以克服。
群众满意度是政绩考核的“硬标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群众的评判是尺子。只有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人民群众在政绩考核中的分量,才能更好发挥政绩考核“度量衡”的重要作用。要使群众满意,要克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思维,需要细细掂量这样做,是否会为后面的工作“挖坑”,留下诸多派生难题。有个“帮蝶破茧”的故事说,有人看到正在奋力破茧、挣扎欲出的蝴蝶,便好心地帮它把翅膀拉了出来,结果破坏了程序,蝴蝶当然飞不起来了。满心满意为民谋福祉,需要与民同频喜怒哀愁,共挥奋进之楫。
群众满意度是检视作为的“正冠镜”。群众满意度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正衣冠、照言行。用好这面镜子,才能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防止和杜绝热心、用心却不得民心的情况出现。以群众需求为镜,可以照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问题和矛盾,倒逼我们补齐为民办实事工作上存在的短板。加大工作透明度,让群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打破政绩考核与群众评价之间的人为“壁垒”,提高干部考核的实效和公信力。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帮群众解决好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能稳稳地一步步过上更好日子的实事、小事,不断锤炼作风、赢取民心,那座干群“连心桥”必然会更加温暖而坚实,人民群众必然会给出大大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