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丨骨质疏松症呈年轻化趋势 四川多名专家呼吁:治疗不能光补钙

2024-10-20 14:39: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严佳敏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0月20日,是第28个世界骨质疏松日。近年来,骨质疏松症面临怎样的治疗困境?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提早预防骨质疏松症?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

骨质疏松症年轻化趋势日渐显著

“临床表现一般是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等,会导致个人活动受限,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黄炜介绍,“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严峻挑战。”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蒋科的肯定,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病人对骨质疏松症存在错误认知,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

2018年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尽管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群体是共识,几位专家都提到骨质疏松症年轻化的趋势。蒋科说:“临床实践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患者年龄较以往的65到70岁,增加了不少8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30、40岁的年轻患者也更多了。”

骨质疏松症是否发生在于骨量的多少,它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的骨量流失密切相关,目前医学界认为人体的骨量积累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成都八一骨科医院东院区副主任中医师陶熙表示:“随后是一个不断降低的过程,也是骨质疏松症风险不断增加的过程。”

2018年国家卫健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

这一变化与公众的生活方式改变息息相关。“年龄、性别并不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绝对因素,久坐不动、不晒太阳、熬夜挑食、节食减肥……糟糕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骨骼健康影响很大。”谈到年轻人的生活问题,陶熙表示,“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人体肌肉量、营养转化效率、激素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造成骨量流失。”

黄炜补充道:“骨质疏松症涉及多个学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造成的激素水平变化或者长期服用的激素药物也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症。”他表示,“骨质疏松症年轻化趋势出现,可能与激素类药物使用频繁有关。”

防治骨质疏松症要多管齐下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病,提早预防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蒋科表示,“治疗的关口前移是对抗的关键。”

合理膳食是改善骨骼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元素摄入,但根据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常规一日三餐很难提供充足的钙元素,要有意识地食用更多鱼虾、乳制品、坚果等钙含量高的食物。”黄炜表示,“现在流行的多种减重饮食如生酮饮食、素食、间歇性禁食等,不能满足骨骼对钙的需求,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造成骨量迅速流失。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江南饮食(以新鲜蔬果、鱼虾、豆制品、植物油和糙米等非精加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强调蒸煮为主、清淡少盐、小份多样)和乳制品为主的高蛋白饮食,是兼顾减重和防治骨质疏松的膳食干预手段。”

蒋科表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指南要求要戒烟戒酒,少喝碳酸饮料、咖啡等。”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所需的钙元素也会增加,除了饮食摄入,“不足时,可科学给予钙剂补充”。

“有病人早晚都喝牛奶但还是缺钙,是因为忽视钙的吸收过程中维生素D的作用。”黄炜举例,“维生素D能提升肠钙吸收效率、促进骨骼矿化,还有助于肌力保持、平衡能力改善、跌倒风险降低,但通过表皮与紫外线的作用,才能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活性维生素D。”蒋科表示:“晒太阳,每天只需要30分钟就够了,不一定要暴晒,在树荫底下走都可以,但要把皮肤多露在外面一点,比如说袖子往上撸一点点。”

多运动也有助于改善骨骼健康。黄炜表示,“要采用合理的有益骨骼健康的运动方式,比如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如卧推、跑跳、登台阶等。”

陶熙从中医角度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角度来说,大家应该立即调整,积极行动起来,健康快乐地生活。”

及时检测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黄炜表示:“随着体检增加骨密度检测项目,年轻人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有所增高。”专家还提醒大家,骨密度检测不仅局限于中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不规律、频繁抽烟喝酒的年轻人,还有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患病人群,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要定期检测、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