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资讯丨防止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 可借鉴这三点

2024-10-22 18:09: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10月21日,梅赛德斯-奔驰启用欧洲首家采用集成机械-湿法冶金工艺的电池回收工厂,成为全球第一家以自有工厂实现电池闭环回收的车企。“动力电池回收”,是近些年国内各界格外关注的话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果按照动力电池平均5-8年的寿命来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退役潮。

日前,赛迪智库发布文章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法规、工作体系不够细化、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的效果。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而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的废旧电池流入了“小作坊”。今年7月,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以下简称《报告》)提到,截至2024年6月25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超18万,但其中大部分是注册规模较小、注册资金小于500万的“作坊式”企业。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约75%的废旧电池被“小作坊”及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而赛迪智库认为,“小作坊”往往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导致执法困难。

实际上,动力电池回收绝非简单等同于“收废品”。《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120万吨,2030年将达到600万吨。而妥善回收和处理这些废旧动力电池,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镍、钴、锂等资源的稀缺问题。除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动力电池回收也是一门有钱赚的“好生意”。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对此,赛迪智库认为,日本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三个标志性动作”,可以作为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的一个参考。一是构建包括基本法律、综合法律、专门法律的法律体系,来确立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合法性;二是在全国范围普及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的“3R制造”理念,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合理性;三是建立健全“逆向物流”路径,验证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比如,野村兴产株式会社每年收购的废电池达1.3万吨,占日本废弃电池的20%,其中,93%通过民间环保组织收集,7%通过各厂家收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电池工业协会深度参与,协同日本各大厂家共同推动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的顺利进行。此外,日本也在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高效处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98家央企,也是国内首家资源循环利用央企。据报道,该集团将推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的高效利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