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在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韦维 文/图
今年,四川将为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个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就像为自然资源“上户口”,摸清权属状况、自然资源“家底”是重点。其中,外业调查是整个确权登记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最近,青城山-都江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进入外业调查和采集实景三维数据阶段。如何为自然资源进行外业调查?将用到什么技术手段?记者跟随技术人员实地探访。
外业调查,把“糊涂账”理清楚
拿着问题调查清单,技术人员王赵涛和同事,从成都市区出发直奔目的地。“今天任务比较轻松,需要核查的点位比较集中。”王赵涛说。
在开启外业调查之前,技术人员先做好一张“底图”。“前期,我们先进行了内业调查,也就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等基础上,叠加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资料,调查核实森林等各类自然资源的类型、边界、面积等要素信息,形成的一本包括空间范围、类型、质量等信息的台账。”四川省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航测遥感院副院长蒋红彪介绍。
王赵涛手中的问题调查清单,就来源于内业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清晰、不一致、有争议等问题。“青城山-都江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概有80余个图斑需要进行外业核实,大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王赵涛说,“我们外业技术员开展实地举证核查,就是要把这些‘糊涂账’算明白,核实清楚权利主体和权属边界等信息,就像上门做‘户籍调查’。”
问题清单上的第一个点位,就是原基础资料与最新的遥感影像对比存在不一致。原基础资料显示路边有一排房屋,而最新遥感影像提示有较大变化。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仅剩一栋二层楼高的房屋。
外业调查不是简单的记录变化,而是要厘清房屋变化背后的地类、所有者等相关信息变化。“比如这几处楼房所在地由建设用地变为了耕地,面积、质量等自然状况,用地类型、土地权属等信息都要进行相应更新。”王赵涛边说,边在问题清单上打下记号,“后续这里还要做进一步走访调查,才能确定相关情况。”
实景三维,辅助取证“好帮手”
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外业调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能进入的自然保护地核心区、人力无法到达的区域等情况。此时,实景三维技术“大显身手”。
在当天的外业调查间隙,技术人员还进行了一项重点工作,那就是利用无人机开展重点区域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外业数据采集。
确定了此次航飞的区域,王赵涛和同事找到一处较为开阔的区域,组装好有着类似飞机翅膀和机身的无人机,随后操作起飞,进行数据采集。“这是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在较高的高度飞行,能远程控制且续航能力较强,适合长时间的监测和侦察任务,适用于大面积、复杂地形的倾斜摄影测量。”王赵涛说,无人机机动性强、速度快、分辨率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可以开展航摄和实时视频调查,构建实景三维地理场景。”
“我们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在实景三维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确权成果更加真实准确,工作更高效便捷。因此我们建立了项目区地形级实景三维基础底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蒋红彪说。
此前,技术人员在做水流登记单元时,河边有很多吊脚楼,从二维平面看,房子看起来像建在水面上。“实景三维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能直观还原实体的真实状况,河流还是吊脚楼一目了然。”蒋红彪说。
通过内业和外业调查基本摸清“家底”后,实景三维数据等调查成果将制作成数据库图层,构建出三维确权登记数据展示平台,实现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向三维可视化转变,建立其数字世界的“双胞胎”,生成一本“立体户口簿”,应用于下一步自然资源监管及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