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信仰三部曲”研讨会举行

2024-10-30 22:27:2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研讨会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10月30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昌河长篇小说《千日旱》《血与骨》《山桃红》(以下简称“信仰三部曲”)作品研讨会在四川省文化馆举行,来自文学界、评论界、出版界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信仰三部曲”的时代意义、文学价值、创作特色等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馆、四川省作协创研室、巴金文学院、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

安昌河的“信仰三部曲”以20世纪30年代苦难深重的农民、新中国成立前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改革开放年代进城的青年男女为对象,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独属于作者的“爱城-土镇-秦村”精神家园。这一精神家园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信仰与理想的深情呼唤,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中人性光辉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感悟。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王春林指出,“信仰三部曲”是相对独立的三部作品,并从人性、审美、历史三个角度展开叙述。“信仰三部曲”既是写实的,又是寓言的,包含着浓烈的抽象色彩,书写了信仰与人性的纠葛与冲突,交织着善与恶的思考,是具有相当思想艺术高度的文学作品。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作为安昌河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的班主任,一直关注安昌河的创作。安昌河是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的代表作家,他像一个魔法师,不断为我们带来文学的丰富可能。《山桃红》聚焦三个家庭,借以三个孩童的成长,生动呈现着转型期社会图景下,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解读现实,面对欲望,安放内心,从而最终完成理想的坚持与温情的守望。

《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认为,四川有极其宝贵、纷繁复杂的文学素材,安昌河是其中的受益者,《血与骨》思辨力量强,叙事有推动力,以两条线索展现了人在传统和现代中的挣扎;《千日旱》创设了一个真切的现实主义情景,表达人怎么去处理善和恶的问题;《山桃红》通过人物视角的转换体现出人性的复杂,构成了一部人性善恶的交响曲。在“信仰三部曲”中,安昌河尝试了不同的叙事手法,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宋嵩表示,“信仰三部曲”中写得最好的是《血与骨》,塑造一个生动的坏人容易,塑造一个让人信服的好人很难。安昌河塑造的安辰极这个英雄是一个有缺陷的英雄,这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的杂文《战士和苍蝇》:“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四川作家马平通过安昌河的名字、手艺、标识三个方面评价了安昌河的作品。安昌河以一条河流为名,显示出他的气度,以及极具生命力的创作野心。安昌河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善于放大料,出力作。这些年文学界讨论川派小说的声音不绝于耳,安昌河始终是川派小说的一个标识。

安昌河是巴金文学院的签约作家,巴金文学院原院长赵智点赞安昌河为巴金文学院争得了荣誉。赵智直言,四川有非常强大的乡土文学传统,安昌河有一股精气神,在赓续沙汀文脉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探索与突破。“信仰三部曲”的问世是本年度四川文学的一个重大收获。

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干海兵也表示,安昌河耕耘出三部重磅力作,是一个有写作理想或者说有写作野心的人,他的写作并不是取悦于读者,而是传递一种思考。通过这些载体,在混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一种雄厚的气魄。

评论家刘火看到了“信仰三部曲”呈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山桃红》是一种成长叙事,代表着向往;《千日旱》是一种灾难叙事,代表着怀疑;《血与骨》是一种革命叙事,代表着坚定。”

评论家白浩认为,安昌河的作品圆润成熟,创作生命充满了可能性,值得期待。《血与骨》《千日旱》具有传奇性,是对历史的重塑。《山桃红》更具独立性,作品后半部分的深邃思考是建立在丰富生活的基础上的,是对国民性、民族性的深切反思。

青年评论家刘小波认为,安昌河是一个反思性很强的作家,革命精神的传承不应该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安昌河在挑战读者的阅读难度,他设置了悬念,张力和震撼效果逐渐凸显。他的写作有自己个性化的印记,之前的作品都是在为这三部曲积蓄力量。

安昌河在现场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表示,这三部作品之所以叫“信仰三部曲”,是因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信仰。“小说家需要有耐心,像修行,像朝圣。而好的编辑需要比读者甚至是比小说家自己先看到他的可能性,让他在孤独的创作之路上感受到关怀,听到掌声,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向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