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丨四川数智化适老产业“起步数年,仍在起步”如何破局?

2024-11-01 17:51: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近年来,除了持续加强基本保障,国家对于“养老质量”的关注度和着力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在智慧健康养老方面。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随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适老化工作与养老服务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紧密结合。四川也分别于2019年和2024年3月出台了《四川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和《四川省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政策一直在跟进,那么目前与智慧健康养老紧密关联的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业发展怎样?据川观智库了解,众多业内人士描述相关产业“起步数年,仍在起步”,“老年人不肯花钱”和“产品又贵又不好用”的声音此起彼伏。

近期,川观智库联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重点针对老年人消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的老年消费力有了新特征,这可为四川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业发展把握新契机提供参考。

 

 

重要契机

“60后”退休潮渐入高峰 激发智慧养老需求

“60后”兼具支付能力和消费意愿,是重塑市场的新契机

“免费的时候老年人乐意用,一收费就不用”。四川省省级数字适老化体验中心之一、某家具公司执行董事杜卫东的个体感知,同大量的问卷统计结果基本一致——仅少数老年家庭用户,愿意自费购买数字化、智能化的适老产品。2022年该家具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向德阳市一些老人家庭发放智能监护床垫,三个月免网费期一过,便没有老人肯支付电信费用。不联网使用,床垫也就没了智能监护功能。

在市场化运作下,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的普及率依然不高,这既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关,也与其缺乏数字素养有着直接联系。多方调查后,联合调研组认为,伴随“60后”退休潮,改变这一现状的契机到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62年至1973年中国经历了人口出生高峰期,这一时期出生的,近70%是“60后”(注:1960—1969年生)。“60后”占全国人口比重为15.8%。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邹红教授所率团队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起平均每年退出劳动力市场人数为2226万。

“60后”退休潮的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特征、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与以往都有所不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养老金体系、养老服务需求等有深远影响。

具体看,一是“60后”相比“50后”,有更强支付能力。邹红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国“60后”户主家庭的平均资产为120.3万元,家庭年平均总消费67038元,分别比“50后”户主家庭高6.8%、17%。更好的经济条件,为“60后”进行社会养老支付提供了基础,更强的支付能力也将激发“60后”对更高质量养老的诉求。

“60后”的强支付能力已逐渐显现。“60后”最早迈过60岁的第一年,即2021年,邹红团队测算出中国老年消费潜力介于6.2万亿元至9.1万亿元,首次与日本持平。同口径下,2021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消费潜力是2011年的2.46倍,彼时中国老年消费潜力仅为日本的11%。另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家庭平均总消费为58344元,比2012年增加37%。

二是“60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使得他们消费观念多元。联合调查组研究结果显示,从消费结构看,“60”后的主要支出依次是餐饮、医疗、旅游和娱乐,这侧面反映“60后”为取悦自己,为健康舒适的美好生活,有意愿花钱。且“60后”的数字融入程度比“50后”“40后”显著增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使得他们消费观念多元。

此外,“60后”家庭少子化、小型化的特征突出,意味着独立生活、独立养老的情况会更普遍,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更易成为他们的消费选项。

 

 

迫切需求

适老化产品良莠不齐 研发生产亟待升级

要契合“60后”的多元消费需求,极大考验着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哪怕亲历缓慢前行,企业主同样预期向好。四川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看好“60后”的消费力,坚定相信随着“60后”步入老年,随着具备互联网能力的一代人走向退休,智慧的适老产品市场,会很快迎来消费端的重塑。

但这也直接传导给供给端更为紧迫的要求,即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亟待升级换代。多名业内人士总结,由于商业化道路不顺畅,导致此类产品单一、品质良莠不齐,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缺少有高附加值的企业。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我国目前大概有4000多种康辅器具算得上适老化产品,相较于日本、德国的4万多种,数量差距明显,性能差距也大。特别是护理类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辅助类器材器械的功能设计,相差甚远。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中,收录适老化家居产品(54款)、日用辅助产品、健康促进产品、养老照护产品、适老环境改善产品(4款)、老年服装服饰等6大领域共计279款产品。四川仅有两家公司的三款产品入选,其中一款“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作为适老化家居产品入选目录。

硬币的另一面,有人看到机会。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协会一名受访者分析,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市场上,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独当一面的国产“大单品”,整体规模70亿元产值左右的助听器已算第一,另外用得多的还有轮椅、护理床、助行器等,但每样不超过50亿元产值规模。而且,市面上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国产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因此这名受访者认为,赶在“60后”退休潮之际,是企业入局和发展的新一轮时机,填补产品空白或做大做强单品规模都有空间。

四川的机会和挑战并重。朱军前不久想找厂商代工自研的智能监测床垫,原计划用热压工艺,但他在省内没有找到满足条件的生产商。“腕表也有类似情况,东部沿海城市的厂,半天甚至两个小时能替我做出来,在四川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厂。”朱军分析,这里面有信息不畅通,对省内厂商不够了解的原因,也有东西部制造业工艺水平的差距影响,还有成本原因,省内生产批量小,成本就很高。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总结老龄产业的构成时,直言第一个板块就是适老化。“适老化产业事关老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数万亿元。”他认为,适老化产品的供给要有针对性,要精准。换言之,要契合“60后”的多元消费需求,这将极大考验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涉足行业已经8年,自我点评仍处在起步阶段的朱军分析,“整个产业中小企业居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兼顾的话,很难。”以他所在的信息公司为例,为支撑智慧健康养老的研发投入,经常要靠老本行的收益提供阶段性支持。朱军的经验是,不能光靠企业单打独斗投入研发,而要重在产教融合校企联合。

智慧化数字化适老产品在家庭中有多元应用场景

 

 

合力攻关

给B端用户“减负” 为C端用户“种草”

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合力,给B端用户减负,如拓宽信贷支持,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为C端做用户教育,如加强实景展示、改善消费环境等

智能化数字化适老化产业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即消费疲软,以此为例,受访者们总结出多项有赖于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合力做的事,概括起来是给B端客户“减负”,给C端客户做“用户教育”。

给B端用户“减负”是何意?综合受访者分享的经验,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推广应用,处在重点向养老机构等推进的阶段,但目前机构普遍经营困难。据今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披露,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的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分别约45%、50%,以及不到40%。也就是说,北上广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不挣钱的。朱军直言,“一些养老机构确实想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但哪怕我们亏本半折价,他们都拿不出钱。”

简言之,要尽量释放养老机构对智能化数字化适老产品的需求,就得为养老机构减负。邹红认为,这亟需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包括拓宽信贷支持,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一位金融机构投资人告诉川观智库,数量众多的养老机构要么是公办或者公办民营,要么是民办非企业,要么是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公益性,商业银行没有太强的意愿发放贷款。

对C端的“用户教育”又是什么?杜卫东介绍,“流行的‘种草’,对老年消费者来说也一样”,没有来公司展厅实地走走看看,很多客户对智能化数字化适老改造不屑一顾。看过实景后,观念通常会有巨大转变。他打算把“老人房样板间”从公司总部做到直面消费者的门市去,同时影响装修公司,“毕竟对老人房装修、翻新,都是他们做。”

有金融机构投资人表示,我国大部分消费场景还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需要。日本、美国的超市设置老年用品专卖区是常见场景,但国内的商超母婴专区多,老年用品专区还不多见。川观智库通过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平台等查询发现,成都全市范围,店名有“老年用品”字眼的商户,不超过5家。售卖的主要产品也与智能化、数字化的适老产品相去甚远。对比之下,上海、广州近半年陆续出现了专营智能老年用品的店,甚至有专门的进口适老产品商店。

智慧化数字化适老产品需要迭代升级,以融入到家庭环境,如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监护床垫。

除了靠消费环境实现“用户教育”,给用户“种草”外,受访者们认为直接的教育也有必要。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所言,“适老化改造是个大课题,需要大处着眼,细处实施”。他提醒细处要做的事,包括教老年人用手机,用各种智能产品,尤其要注意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进行普及。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养老虽然是民生事业,但更是产业,所以朝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希望政策支持力度再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市场化思路再打开得大一点。他提到日本的“社区养老经理”称,这一角色随着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而生,其主要职责之一,是为社区老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当免费顾问,嫁接老人的需求和适老化产品、适老化服务的供给。这一角色的设置,不仅有宣传教育的功能,还能够正确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避免政府补贴被浪费。

 

迟到的适老化用品

在采访调研这期主题的机缘下,才去了解了“适老化产品”。越见得多,感触越多,不自已代入我的家。

四年前奶奶离世,80岁出头的年龄。当时的她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唯有的病症是腿疾和心脏搭桥。所以她在女儿家养老,也完全自主起居。一天早上,她许久没有出房间,家人才进屋查看,为时已晚。

事发突然,全家沉痛。我们无从知晓她半夜经历过什么,甚至不清楚她几时离开。医生给出的分析,只能大概率认为她是半夜突发心脏疾病。而速效救心丸被层层包裹装在外衣兜里,衣服放在床尾。

见过智能监护床垫,家用一键呼叫机之类的适老化用品后,脑子里冒出如果,“如果以前给奶奶备着这些东西……”。显然,智慧的适老化产品,在我家迟到了。

最近半年,我妈妈也在睡觉时有异样。由于颈椎变形压迫,她在睡梦中会出现被掐喉的错觉,接着无法呼吸而惊醒。这种垂死病中惊坐起的症状尚无规律可循,妈妈时不时遭遇一通。现在她再也不关房门,指望半夜的风吹草动能被人及时察觉。

我在想,是不是该给她用上适老化设备了?其实,她上周刚过59岁生日。

相比普通人家还没有步入智能健康养老轨道的经历,我对著名学者钱理群的故事,更感触动。在今年3月的杂志专栏中,钱理群讲述了他2023年经历的两次摔倒躺平。第一次是午后,在地板上躺了三个半小时;第二次是半夜凌晨3点多上厕所时滑倒,这次足足躺了六个半小时。两次获救,都是等到养老院的管家巡房时发现。

结合各方信息再看,钱理群老人所住的养老院现在应该已经用上了智能监测终端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巡护升级成“人巡+机器人监测”。

专门去了解适老化产品才知道,和普通布料看起来没差别的防滑布,给座椅垫上,自己主动想挪动都难;有了机械臂的马桶垫,能电动抬升,助力老人起身;防摔地板瞧着踩着都跟普通地板一样,但同样的玻璃杯,摔在普通地板上会粉碎,摔在防摔地板上却完好无缺……当然了,上海老博会、广州老博会、成都老博会等,都已举办很多年,光我见识的这些,比起展会上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老年用品,算不得啥。

但问题是,那么些产品,有多少走进了千家万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