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摄影报道
10月31日,在沐川县富新镇小河村,一片片今年初春栽种的绵竹高大挺立,沿着蜿蜒的硬化路向大山深处延伸。
“不要小看这一根根细长的竹子,它全身是‘宝’,是我们县的支柱产业。”沐川县林业局副局长潘志华透露了一组数据:2023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8亿元,在全县GDP中占比近七成。
今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积极推进“摇钱于树”,大力培养竹等业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竹林如何成为“钱库”,撬动发展出几十亿的大产业?在被称为“中国竹子之乡”的沐川,四川在线记者试图寻找答案。
聚焦竹加工,“沐川造”竹浆板、竹造纸崭露头角
一吨原始竹材价格在六百元出头,但经过加工后,会成为当下市场价五千多每吨的浆板,六千多每吨的竹纸。
这就是沐川竹的升值路径。
沐川县有林竹面积16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82万亩,笋用林、笋材两用林面积21万亩。
发展竹加工产业,沐川县已有数十载历史。潘志华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全县推广手工竹造纸技术,到十几年前逐步引进现代竹加工技术,积年累月,竹加工成为沐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
在沐川县现代竹产业园,记者看到,不时有运送成捆竹子的货车进进出出,车间内是飞速运转的机器和熟练操作的工人,一片片经竹浆干燥而制成的竹浆板正从机器中源源不断“吐出”。
沐川县现代竹产业园内制造的竹浆板。
“最近是竹子收割旺季,原料充足,我们厂房生产线正马力全开。”四川永丰浆纸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何宇介绍,企业主要经营竹制浆和竹造纸业务,眼前所见的浆纸生产线的年产能为2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园区另一侧,企业正在新建年产15万吨本色浆纸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达到10亿元。
实际上,园区内已有企业尝到技改扩能甜头。去年春天,沐川禾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生活用纸升级改造项目正式运行。升级后,单机台平均日产量由原来每天5吨至6吨变成现在每天60吨,年产能由原来的5万吨提升到10万吨。
瞄准新赛道,沐川正在布局“以竹代塑”产业。“我们沐川本地的慈竹有品种优势,纤维素高,做出来的材料性能很好,很适合特种纸生产。”潘志华介绍,沐川县正在打造国内首条利用竹子为主要原料生产低克重食品包装纸的“以竹代塑”生产线,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施工。投运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10亿元。
记者了解到,围绕竹浆纸一体化,目前全县年制浆造纸能力50万吨,年产值25亿元,“沐川造”竹浆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沐川造”文化用纸占西南市场份额的40%。
建圈强链,目标打造百亿竹产业集群
在沐川,竹产业链条还在往“竹食品”和“竹文旅”方向延伸。
临近午休时间,位于富新镇菱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仍然十分热闹。流水线生产车间里,数名工人正忙着煮笋、装袋、打包;包装车间里,一件件竹笋食品整齐码放,等待运往省内外。
“沐川造”休闲笋类食品。
“我们主要制作休闲笋类食品,原材料以收购本地天然的春笋和秋笋为主,产品很受北方省份欢迎。”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共有30多种竹笋品类,今年企业加大市场调研力度,下一步计划朝着精深加工方向迈进,推出系列高端、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放眼全县,竹下采笋的价值更加可观。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省林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沐川成功研发方竹丰产栽培等技术。目前,全县建成笋用林基地22万亩,年产竹笋3.5万吨,年产笋制品2万吨以上,年产值近4亿元。
风景也能变“钱景”。站在沐川竹海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与丹霞赤壁相映成趣。“我们用了十多年时间将沐川竹海景区改造提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潘志华说,通过坚持“以竹兴旅、以旅养竹”,当地同步打造一批以竹林康养为特色的民宿群、农家乐,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从加工竹身做成工艺产品,到利用竹笋做成美味食品,再到依托竹林形成“4A景区”,沐川县正将小竹子发展成大产业。近日,沐川出台了《沐川县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近几年沐川竹产业发展定下“任务书”和“路线图”。根据方案,到2027年底,全县竹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潘志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发竹子“点绿成金”的价值,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百亿竹产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