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从2024年9月到11月,在成都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举办13项配套活动。这是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施行后,四川迎来的又一川剧盛事。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和川观新闻文化频道,特别约请专家学者对川剧节汇演活动及其剧目等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王萍 李雯
内江市川剧团创作的现代川剧《大千世界》,是四川省第六届川剧节暨第二届川剧汇演展演剧目。该剧以国画大师张大千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截取了其晚年时期创作《长江万里图》的主要事件,诠释其艺术人生。
《大千世界》的剧名一语双关,其显性层面是“大千”的世界,即故事之维,是指张大千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隐性层面是艺术家笔下绘就的“大千世界”,即艺术之维、精神之维,是透过张大千的丹青成就,彰显其艺术哲思与精神追求。显性层面与隐性层面交叠,共同成就了《大千世界》中故事空间与艺术境界的双重建构。
多重时空讲述人生经历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推动了现代青绿山水画的崛起,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唤醒了国人对敦煌文化艺术的重视;他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师法自然,融合工笔和写意两种技法,其泼墨泼彩绘画风格对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千世界》利用多重时空,勾连起张大千重要的人生经历,通过故事性的讲述,呈现了一个较为立体的人物形象。
该剧序幕部分,时空定位于1968年巴西的八德园,年迈的张大千要“以乡愁作画意,写江河万古流”。这一幕交代了张大千创作《长江万里图》的契机,也成为整部剧的叙事缘起。
伴随着张大千的思绪,时间回溯到20世纪10年代末,张大千怀揣丹青梦想闯荡沪上的时期,由此展开《大千世界》中“上海奇遇”这一篇章。年轻的张大千因创作石涛仿作而与张学良结缘,此后名动画坛。
“敦煌遐思”这一篇章,引出的则是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率弟子在敦煌临摹壁画的事迹,这一部分也是张大千人生经历的重头戏。在敦煌面壁的3年里,张大千临摹了诸多敦煌壁画,如线条遒劲、怒目飞扬的晋朝金刚,宝相庄严透慈祥的隋代菩萨,吴带当风、曼妙无双的大唐飞天,以及形态各异的北魏佛陀等。张大千在临摹壁画的过程中,汲取了敦煌艺术的养分,重塑了其雄浑劲健的绘画格局。
1968年,张大千在思乡之情的驱动下,创作了《长江万里图》。这一长卷以四川为起笔,绘就了岷江、嘉陵江、宜昌、武汉、鄱阳湖、黄山、南京、镇江、吴淞口等长江10处盛景,呈现了长江奔流入海的恢弘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该剧不只着墨于其绘画技艺的高超,更凸显了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情操。当有人想买《长江万里图》而开出巨额数目时,张大千不为所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艺术没有国界,画家却有祖国!”剧中唱词掷地有声,寥寥几句将张大千浓浓思乡情与拳拳爱国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千世界》正是通过不同的叙事篇章,串联起张大千人生历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时间节点,建构出具有传奇意味的故事空间,向观众呈现了骨肉丰满、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虚实结合诠释艺术境界
张大千钟爱历史题材,创作时对历史人物、事件有较多呈现。《大千世界》中,“赤壁对话”一篇的虚境营造别有韵味。
舞台上,意念动处,张大千见到了苏东坡。两位乾坤浪荡人对饮正酣之际,张大千发出内心之问:自己为权贵、名流或贩夫走卒等人作画,能不能称得上一声君子?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舞台上的苏东坡则吟出其经典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张大千与苏东坡本属不同的时代,《大千世界》却创设了舞台上二人对饮畅谈的场景。两个不同年代的四川人以通感的形式对接情思,使张大千对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体悟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与“赤壁对话”中虚境营造有相似之处的,还包括敦煌壁画中菩萨们对张大千的发问。这些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不仅不会使观众出戏,反而增添了本剧的哲学意味和艺术表现力,在诠释张大千对传统文化、对家乡、对祖国深沉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该剧的创作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凸显了剧作的艺术境界。
《大千世界》中不仅有虚境的营造,也有更多实境的描绘。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是戏曲舞台的魅力之处。剧中既以写实的方式讲述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也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张大千的艺术世界。
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张大千的艺术作品,该剧利用现代舞美手段呈现画作,给予观众最为直观的印象。当张大千在舞台上作画时,后方的屏幕上对应显现出作画内容。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囿于表现手段的限制,具体画作内容是无法清晰呈现的,观众对画家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有一定隔阂。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大千世界》的舞台上,不仅有虚写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有实写的艺术作品内容。观众更易于理解剧情走向,也更能感受到张大千画作中的艺术美。
《大千世界》通过多重时空建构,串联起张大千重要的人生经历,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张大千的现实人生、艺术追求及精神境界。适逢张大千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大千世界》的创作和演出,弘扬了家国情怀,传播了敦煌文化、东坡文化,推广了大千艺术品牌,也对川剧艺术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王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李雯,成都理工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