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摄影 黄潇
“这就是‘曲拉’,也就是高原地区牧民们用牦牛奶提取酥油后的奶渣。”11月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甘孜州炉霍县酪蛋白深加工园区的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巴圣德公司)。一进厂区,负责人郑亮就向记者介绍起了当地的一种特产。
用牦牛奶熬煮的酥油,是高寒地区人们重要的热量和营养来源,但副产品奶渣由于缺乏加工工艺、经济价值不高,牧民只将其当作零食,吃不完便丢弃。
来自不同产地的奶渣。
牧民的生活废弃物,在这家公司里却是“宝物”。“奶渣中含有丰富的酪蛋白,我们常喝的奶茶、咖啡、麦片等速溶食品中都需要添加。除了食品行业,在皮革、乳胶等化工领域也能用到。比如说医用乳胶手套、粘贴啤酒瓶商标所用的胶水,都需要用到酪蛋白。”郑亮说。
如此重要的酪蛋白,由于提取工艺复杂,在国内少有公司生产。我国酪蛋白市场90%以上依赖进口,长期被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奶业发达地区垄断。
2011年,炉霍县瞄准当地奶渣原料充足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康巴圣德公司,启动了年产600吨酪蛋白生产线。现在,公司成为了甘孜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能生产酪蛋白相关产品的企业。产品销往浙江、江苏、河南、广东等省份,去年年产值达到3013万元。
添加了酪蛋白的咖啡、椰汁。
“变废为宝”的奶渣也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每年,这条生产线就需要800吨左右的奶渣原料,都是从牧民手中收购,今年每斤奶渣的收购价有20多元。”郑亮说。
2023年,公司累计投入奶渣收购资金2500余万元,惠及炉霍及周边道孚、甘孜、新龙、色达5000余户农牧民。
康巴圣德公司正在新建的生产线。
康巴圣德公司的酪蛋白生产规模还在扩大。2023年,成都市锦江区帮扶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计划为公司新建一条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今年,锦江区还将投入400万元用于酪蛋白新生产线设备定制采购、“智改数转”设备数字信息系统建设。新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奶渣收购量可突破2500吨,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
酪蛋白产业也托起了炉霍县托底性帮扶工作。“作为炉霍县的一家龙头企业,这些年企业产值几乎实现了每年翻番,有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炉霍县常务副县长李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