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呈现出层次与内涵的历史递进和深化升华,开放也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
“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一方面,通过改革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安排,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下,我们必然面对多种国际通行的制度规则和惯例,这就为深层次改革提供了外在动力。越是开放,改革动力就越强;越是改革,开放水平就越高。
当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着力点。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而言的,聚焦于规则与制度层面的改变,本身就是改革。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进军。11月1日起,新版制造业负面清单“清零”,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节点。有序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今年成都等6个城市新入选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非营利性医疗、养老、旅游等领域放宽外资进入。
对地处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的四川来说,其发展潜力与未来出路蕴藏于开放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蜀道难到全球通,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四川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能级不断提升,正是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最好诠释。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既寄予厚望,也对四川高水平开放提出新的要求。
当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发挥其牵引作用,“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关键一环。所谓“扎实”,就是基础夯实,步子踏实,改革务实,任务落实。立足战略定位和省情特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向西开放通道平台体系、推动外贸外资增量提质三方面谋篇布局,在“点题式”重大任务找坐标,在“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上下功夫。
一批泰国原产地的直采榴莲,只需手机轻轻一点,即刻通过保税仓直接发货,48小时内即可配送到家;以落实落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牵引,着力解决外国人来川住宿、支付、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根据规划,到2027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初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外贸新模式、出海新通道、开放新高度,四川正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充分激发改革活力动力,“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
需要指出,“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包括着“对内”和“对外”两个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川“打开国门”,还要“打开省门”“打开市门”,将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更好结合起来,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全国大市场建设中实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