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凉山观察 王荣升 拍摄报道
冬天的凉山,常来常新。
“盛世建昌,共享华章,古城风云,情深意长……”主礼官唱诵伴随着轰隆隆的大鼓声,古城墙下的大通门缓缓打开,观众们举起手机屏不断拍照,人流涌入古城中。
11月6日晚,位于西昌市的建昌古城举行着恢弘的开城门仪式。这古老的场景今年国庆首次上新,向游客展示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会处的魅力。
在2024年凉山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冬季暖阳 凉山不凉”文旅季发布会即将到来之际,当地一系列文旅新业态迎接着八方来客。川观新闻受邀实地采访,见证一例例生动的“微创新”。
建昌古城正在举行开城门仪式
以“海”为邻,阳光加载“微度假”
临近邛海的“小渔村”,因烧烤食材新、调味好、价格实惠,上世纪90年代初期火爆起来,是不少资深吃货和当地人的必吃打卡地。据统计,以“小渔村烧烤”为招牌的烧烤店凉山州内79家,西昌市内54家。仅在小渔村,就有65家烧烤。
“西昌烧烤这个品牌,是自带流量的,但那么多人来,吃完了一顿就走了,总觉得有点可惜。”川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方浩说道,市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必须思变。
小渔村的烧烤。
走进如今的“小渔村”,村庄从小处着手,植入中心环岛帆船水幕、露营公园、荷塘月色等“微景观”,凉山冬天阳光充足,蓝盈盈的邛海常和天空白云自成美景。
由点带面,乡村颜值上去了,文旅业态也丰富了起来,客人留下了,周围酒店民宿变多了。这系列改造完成后,当地经济收益增加1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加了15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
这个消费链条,在“微度假”中还在延伸。
为了满足更多游客快节奏、多样化的品质需求,当地打造了“微度假奥特莱斯项目”,2025年将对外开放,或将改变西昌的商业格局。
走进大楼,这里有国际大牌专柜矩阵,也有受年轻人欢迎的轻奢运动产品,品牌共计有60个。更重要的是,同一栋楼里还有品牌酒店集群,形成“游、购、娱、吃、住、行”为一体的微度假商业综合体。
“‘微度假’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不同业态间有机地融合。” 西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开源解释,比如游客某种业态上的消费达到一定数额,能享受配套的其他业态的折扣等。
沉浸式戏剧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进行展演。
见微知著,绿水青山寻“潮头”
现在到大凉山,不只是吃烧烤晒太阳。每个新业态带来的新玩法,背后折射的是行业潮流和态势。
跨界运营,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更贴近年轻人。内江“00后”游客幸雨涵,在缸窑村制作陶艺,一坐就是将近4个小时,她说:“在网络平台上看到大家推荐专门过来的,看到是缸窑土陶文化和景德镇合作的工作室,准备做好这套茶杯,就去了解‘天下第一缸’背后的故事。”在缸窑文创产业村,当地百年的缸窑文化,化作一个个精美的文创产品,在“00后”的手中焕发新光彩。
西昌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卿树国介绍,缸窑村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当地借助缸窑土陶文化和景德镇IP互动成立工作室,推动龙窑旧址与文创项目联营,组建国有平台+民企+村集体三方合作项目运营公司。“住上了好房子,每年还会收到村集体的分红。”青年村民殷佳乐去年从成都回到了这里生活。
听涛谷的众美术馆里,年轻人在感受彝族传统剪纸的魅力。
融合聚力,历史在创新性发展中,诉说着更多新故事。行走在西昌市听涛谷,这里有主题酒店、曼妙旗袍馆、白玉兰咖啡馆、时光照相馆等业态,以1942年陆续建成的四面走廊式36栋平房为基础,打造成了民国影视基地。
离基地不远处,是西昌听涛谷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这里5家主题酒店融合了众美术馆、文创、书店、咖啡厅、禅居、素食、药膳等。亲子酒店房里有孩子的游乐设施,“业态融合,布局有章法,围绕艺术、康养、亲子等关键特点,囊括各年龄段消费群体的吃、住、行、游、购、娱,让大家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艺术中感受生活。” 西昌观海听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煜然说道,该项目入选了四川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见微知著,滴水穿石。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听涛谷背靠青翠的泸山,地处邛海南面,坐落在绿水青山之间。其实不仅如此,在大凉山这片土地上,接下来还有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比赛等,它们澎湃着发展动能,与凉山人久久为功的努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变得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