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外卖小哥的视频多了起来:他们有的全天带着孩子送餐,有的摔跤倒地、订单送迟白跑崩溃大哭;有的送餐回来发现车子被盗……外卖小哥们的辛苦、凄惨博取了不少网友的同情。但看多了就会发现,一些视频有造假嫌疑,这不,广西钦州就查处了一起假扮外卖骑手摆拍谋利案。
外卖骑手这个群体本就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与关注,当这份同情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赚取流量的工具时,其本质便发生了扭曲。通过摆拍“苦情”短视频,刻意营造悲惨氛围,诱导观众点赞、关注、转发,甚至打赏,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骑手形象的抹黑,更是对公众善良情感的践踏和恶意消费。若任其发展,信任的桥梁一旦崩塌,重建将异常艰难。
面对卖惨营销乱象,单纯依靠道德谴责显然远远不够。当前,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加大违规成本,让试图通过此类手段获利者付出沉重代价。虽然《网络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有一定规定,但对于网络短视频领域的卖惨营销行为,尚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条款进行规制。因此,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快立法进程,针对网络短视频的特点,制定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卖惨营销的行为特征、法律责任及处罚标准,为执法提供有力依据。而执法部门也应加大对卖惨营销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威慑力。
此外,作为内容发布的第一道门槛,平台责任不应该是轻飘飘地,而应该具体化、可量化。“谁受益谁担责”,平台既然从造假视频中赚取了流量,就也该为此付出代价。
今天的两点论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文案:张立峰 数字人:张立峰
剪辑:张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