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是大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
11月8日举行的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四川对外经贸合作的三个“新”成果——
首先是新台阶。
近年来,四川坚持稳住基本盘和培育新动能同步发力,先后推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8条、壮大民营外贸企业10条、扩进口5条等政策“组合拳”。2022年以来,全省货物进出口在中西部率先达到万亿级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10.4%、高全国5.1个百分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新三样”进出口三年增长近10倍,跨境电商突破千亿,服务贸易超1500亿元。
其次是新空间。
瞄准重点国别拓展市场,四川国际经贸合作不断开辟新空间。坚持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联动拓展,四川积极组织企业抢滩出海,260余场“川行天下”活动签约订单超1000亿元。对“一带一路”外贸占比由37.7%提升至43.3%,东盟超越美欧成为四川最大贸易伙伴。化工、新能矿等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境外产业链,四川企业掌握了全球16%的锂矿资源,石油化工对外承包工程份额居全国第一。
三是新加强。
坚持流动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一体推进,四川不断推动各类开放平台优势叠加、能级提升。近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159项改革任务全面实施,探索形成了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1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全省范围内新增2个国家级经开区、4个国家服务出口基地、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5个国家级经开区综评居西部10强,成都高新综保区连续4年居全国综保区首位,各类开放平台贡献了全省90%以上的外贸和外资。
紧扣“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奋斗目标,四川下一步如何构筑新优势?相关部门也有谋划——
一是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努力建设领先中西部的贸易强省。多措并举稳存量、外引内培育主体、精准滴灌强单品,探索贸产联动融合发展新模式,注重从贸易端发力引领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以川用助川造”“促川品走全国”“推川品拓全球”三大行动,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市场对接,多渠道扩大“四川造”在川占有率和全国全球市场份额。分类打造10个贸产联动融合先行区、孵化100家“工贸一体型”引领企业。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
二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努力建设比肩沿海引领内陆的开放标杆示范区。深化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深耕做实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围绕数字文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集成攻坚,争取国家差异化政策赋能,力争3年内打造1—2个全国领先的前沿产业集群。全面深化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三是深化对外经济合作,努力建设高水平融入“一带一路”的跨境产业合作新基地。实施高水平“走出去”促进双循环发展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能源资源、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合作,布局建设一批海外新基地。
四是夯实开放载体支撑,努力打造多元发展的开放平台矩阵。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外向型产业承载地。推动综保区赋能提质,拓展研发设计、保税维修等新增长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