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日前,四川省发布了25条产业新赛道名单,拉开了各地“赛手”竞速争先的大幕。如何在新赛道抢占先机、胜人一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从实验室奔向应用场是关键一环。
一头是科技成果“藏在深闺人未识”,另一头是关键技术突破“求而不得”“辗转反侧”,这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有难题,四川也概莫能外。25条新赛道无一不要求瞄准最前沿、勇闯“无人区”、崛起“新高地”,迫切需要架通穿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转移“死亡谷”的桥梁。
要善于“找矿挖宝”。“唯快不破”是抢滩新赛道的制胜关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发现挖掘机制”,就是强调要实现科技成果早期发现。无论是通过合作研发或技术转移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亦或通过孵化和创业实现直接转化,均需要一批嗅觉灵敏、熟悉市场、把握趋势的专业化、市场化、团队成为“找矿挖宝”人,深入科技创新过程、及时及早发现阶段性成果,努力缩短创新“从1到10”的进程,推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同时,“找矿挖宝”还须注重补上四川优势产业链上“缺失的拼图”。如近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匮乏等困境,下一步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主赛道”,找准匹配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对加速转换赛道至关重要。
要长于“牵线联姻”。破除信息不对称障碍,推动技术与产业跨过信息“盲区”“相上亲”,只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开端。真正要促成双方“对上眼”并最终“联上姻”,则要经历很长的复杂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如何?产品市场何在?商业模式怎样?股权架构作何设计?等等,涉及成果筛选、价值评估、融资对接、专利申请、商业化磋商、团队组建等全链条专业化服务。需要加快形成一大批市场化独立科技中介,同时,也须加快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体系内建立一大批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构建多层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要精于“扶上马送一程”。架通穿越“死亡谷”的桥梁,实质是厚植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能量的生态系统。中试是迈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我省的薄弱环节。有关数据显示,经过中试,转化成功率能从30%提升至50%—80%。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和基地,抓好中试熟化关键环节极为重要。此外,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从知识产权形态到股权形态全链条管理体系创新;搭建集合多元主体、复合功能的线上线下“科创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营建成果孵化、熟化、产业化“培养皿”;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企业开放共享;科学落地“揭榜挂帅”“赛马配资”“容错纠错”,积极探索国资风险投资按照企业生命周期考核、采用“投资组合”视角评估投资成果与效率等机制创新……只有在硬支撑与软保障系统配套条件下,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包容社会同向发力,早期发现培育的“小苗”才能浇灌成长为“大树”。
产业新赛道培育立足的是当下,谋划的是未来,具有长期性、探索性、不确定性特征,创新是披荆斩棘、探路前行的利器。我们需要以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规律的相对确定性,积极应对前沿未知领域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晰方向、战略留白、包容试错,以“虽远必至”的改革勇气和锐气,推动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成星火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