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丨遏制偷拍摄像头蔓延的趋势 “攻”应远大于“防”

2024-11-13 22:33: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提起偷拍摄像头,我们并不陌生,过去大多出现在酒店宾馆等场所。近日,接连发生两起在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现偷拍摄像头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暗藏摄像头偷拍,不仅严重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更对相关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揭露医院偷拍事件的反偷拍博主在协助警方拆除摄像头时,发现其安装手法极为专业,不仅隐藏在常人难以察觉的天花板中,还为设备电源安上了防水壳和防水胶布。

这样来看,一些常规的反偷拍技巧显得捉襟见肘,把反偷拍寄希望于普通人提高警惕,显然是不够的。

目前,针对偷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针对性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为什么明明有法律红线的约束,偷拍设备仍能在公共场所“横行”?

有法律学者就表示,在2006年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时,偷拍规模远不及如今的情形,因此,在今天的背景下,就会显得惩罚力度不足。

另外,偷拍行为极为隐秘,偷拍行为人机分离,往往很难追踪到具体安装者,这给侦查带来很大困难。正因如此,违法者更加有恃无恐,也进一步加剧了偷拍摄像头的泛滥。

因此,要遏制偷拍摄像头蔓延的趋势,“攻”应远大于“防”。比如完善立法,及时更新和规范相关的法律文件,实现对新型犯罪行为有效界定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对于公共场合也不妨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明确对偷拍设备进行检查的义务和程序,压实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

此外,执法部门也应当加强打击力度,借助技术手段对偷拍产业链进行重拳治理。

只有技术、法治、日常管理等各层面、各环节持续发力,形成更加严密、更加有力的综合治理网络,将偷拍黑产全环节击破,才能真正为公众筑牢隐私防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