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11月12日下午6点,绵阳市三台县的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州行”(第6期)数赋农牧专场活动在这里进入尾声。这场原本计划5点半就结束的活动,在最后的供需对接环节大大延长了时间。
聚焦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依托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聚焦不同细分行业,开展多次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州行”活动。当天,全省121家行业企业及养殖户走进农牧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农牧行业数促中心),实地参观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铁骑力士公司)数字化转型“样板间”。
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怎么转?供需对接活动环节,养殖户和技术团队“面对面”坐了下来。
养殖户现场“倒苦水”,农牧业亟需转型
“传统养猪场,难!”活动一开始,养殖了600头母猪的北川羌燕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仇书武一句话就引发了参会者的共鸣,大家纷纷“倒起了苦水”。
“猪价变动大,很多养殖了几百上千头猪的猪场老板,一年下来只有钱到账的时候才晓得赚了还是亏了。”仇书武说。
蛋鸡养殖企业绵阳凤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兵深有感触,“蛋鸡养殖行业多是家庭式的管理架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很多养殖场老板又是投资人又是场长,还身兼出纳会计。生产管理就是典型的‘开盲盒’,赌运气!”
作为一名农牧数字化转型技术从业者,农牧行业数促中心相关负责人王森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发现了不少农牧产业的共性问题。比如说饲料采购、日常喂食、猪只销售业务流程不规范。成本核算方式简单,一个养殖场从来没有搞清楚成本影响因素。此外,由于养殖规模大,生产指标无法精确统计,导致养殖场对生产现状不清晰。
四川是畜牧业大省,2023年,全省生猪出栏6662.7万头,出栏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家禽出栏量也达到了76511.9万只。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畜牧业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尤其生猪产业多次面临“猪周期”等危机。而四川畜牧业大多是传统养殖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是转型发展的必答题。
降本增效控风险,数字化转型方案解决行业痛点
“只需一部手机扫描,一个工人就可以批量完成一间养殖场的猪只和栏位信息上传。录入信息后,各种生产信息也会及时预警。”供需对接活动上,成都共生食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养殖产品线经理杨松为养殖户解说公司开发的生猪智慧养殖系统,“也就是说,养殖工人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某一个栏位某一只猪的进食情况,健康状况。”
作为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认定的四川省农牧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企业,铁骑力士公司聚焦生猪、蛋鸡及食品三大重点领域,开发了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产品,并孵化了专业信息技术方案服务商成都共生食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农牧业转型的目的是降本增效控风险,转型的过程必须简单方便、精准精细、及时全面。”王森说。
在杜兵的蛋鸡养殖场,一栋鸡舍就有10万只鸡,仅靠人工无法对每只鸡都实时监测。“通过数字化系统就解决了问题。比如高温预警,当某批蛋鸡出现异常行为或体温升高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工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们带动了一批养殖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平均业务流程效率提升了30%,订单交付率提升了20%,人均收入提升了20%。”铁骑力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需对接活动环节即将结束时,杨松拿起了话筒,“刚才为大家介绍了生猪养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有合作意向的养殖场,请举手示意。”
话音刚落,会场里举起了十多只手。“大家不着急,接下来我们一一签订合作意向书。”最终,整场活动结束时间延迟了一个小时。铁骑力士公司现场签约18家客户,签订33份免费入企业诊断书,为58家企业的养殖场现场注册智能农牧AI市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