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⑦ |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数字文本是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2024-11-25 16:11: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志凌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选择和指向数字化。而在数字化的过程之中,怎样结合时代发展适应数字技术传播规律,满足学生的全方位需求,打造全景式、全域式、全链条式、全息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离不开数字文本。

数字文本是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它不是简单的提供一个视频、音频,而是表征着关系、规制、权利与意义的再造,提供着一个更加广阔的场域,其中包含了社会、精神、话语、情感等多种元素,是精神、知识与价值和情感的崭新形塑,是多重隐喻的耦合叠加。尤其是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情感叙事,数字文本更应该达成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面临重构,且教师未能在学生“需要的”和“想要的”之间找到新平衡点、达成高匹配度,这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因此,数字文本供给不足会直接导致青年主体性缺失。具体而言,会产生四方面的“变”。一是鸿沟裂变,即从知识鸿沟到数字鸿沟;二是身份激变,即从角色混乱到认知失衡;三是操控突变,即从智能推荐到隐私失范;四是心态畸变,即从娱乐至死到数字焦虑。

产生上述这种青年主体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规则关系不到位,相关政策和制度相对滞后;二是人技关系不协调,技术逻辑与主体逻辑之间还存在矛盾;三是边界关系不清晰,责任主体还存在淡化与泛化的问题。

为此,要实现青年主体性重塑,一方面可以借助技术,完成文本供给的真正超级连接与数字秩序重构;另一方面,得网络者得天下,拓展网络空间才能够赢得青年,所以我们要强化教育的目的不完全是告诉他们做什么,而是让青年们学会并实现自我治愈。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技术能真正为思想政治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让技术内嵌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最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高度融合。

整理:徐也晴

摄影:郝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