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成华区龙潭街道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新芽,请速去处理。”11月20日早上8点,看到手机中的消息,成都市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工作人员李勇马上带上装备前往现场。
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原产于北美的菊科植物,因其会破坏生长地的土壤结构,影响其他植物正常生长,也被称为“霸王花”,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0月以来,加拿大一枝黄花进入开花期,成都各区县陆续发现该植株。李勇和防治队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奔赴各大“战场”,迎战这场“城市生态保卫战”。
成都某地出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图片由成都市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提供
同一区域多次“回头看”,早发现早处理
定位,是“猎杀”的前提。
“这些黄花藏得深得很。”上午9点,李勇根据坐标到达现场,这是位于城郊边界远离人流的绿化区域,不过呈现在眼前的,并非同花名一致的大片黄色的花,路边是绿色的草丛和杂草,用肉眼看,很难将不同品种的植物进行区分。
戴上手套,李勇沿着草丛一路翻看。“找到了!”几分钟后,在一处杂草中,他翻出了几株近1米高的茎秆。相较于四周细长垂落的叶片,这些茎秆更为挺立,叶片布有绒毛,附着得很密集。茎秆顶端的是花枝,朝着一侧整齐排列着米粒大小的花骨朵,部分种子已经变黄,这些都是种子还未成熟的植株。
之所以能够较快找到这些“藏匿”得很好的“生态杀手”,除了李勇的“识花”经验丰富,也和李勇团队前期多次来“踩点”有关。
“进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期后,这片区域我们已经来处理过两次了。我们经常‘回头看’,主要是为了利用好开花季植株易发现的特点,尽可能将已成熟以及种子未成熟的植株清除干净。”李勇说。
除了凭借大脑记忆定位,防治队还有电子“定位神器”。在李勇的手机上,安装有一个成都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地图,地图上将该植株曾出现过的坐标进行了醒目标记,同时记录下每次现场防控的时间。“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蔓延速度快,越早发现越好处理。我们每人每天防护的范围达到几十公里,因此需要精准定位,和时间赛跑。”
工作人员“剿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陈俊伶 摄
既要防止根系蔓延 也要避免种子扩散
瞄准眼前的“战利品”,迎来真正的“猎杀”时刻——拔除。
怎么拔?李勇表示,拔除外来入侵植物,最重要的是抑制植物的传播和繁殖器官,即根系和种子。
“注意要连根拔起!”手握加拿大一枝黄花靠近根系的位置,李勇大声提醒其他队员。随后,他铆足劲向上一扯,茎秆连着长长的根系一同离开了土地。
“这种植物相当‘霸道’,在生长过程中,地下根茎会不断向周围蔓延,扩散之后,会与其他植物抢夺水分、营养和生长空间,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出现板结、酸碱失衡等问题,最终造成本土植物不断凋亡,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成都市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零星分布的地段,也没有必要用机器掘地三尺、斩草除根。“连根拔除已经阻断了它的生长,今年这批加拿大一枝黄花大多数开过花了,花籽落在地下,明年还会长出来,接下来我们会使用除草剂等,继续消除它。”李勇解释。
不仅要防止地下走茎蔓延,也要避免种子远距离扩散。拔除几处后,队员们将茎秆统一堆放在一处空地,等待之后统一运送焚烧。少部分植株已经开花,一些米粒大小的黄色颗粒掉落到地上。
“这些都是种子,需要及时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数巨大,一株可以生产2万多颗种子。每颗种子都能像蒲公英一样,轻松借助风力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发芽率能达到40%以上。”李勇接着介绍,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剪去进入果实成熟期的果穗,并用塑料袋包好,以防止种子“逃跑”。
进入冬天,加拿大一枝黄花将进入种子停止生长的窗口期。不过,守护生态的“战役”不会停止。“完全剿灭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通过在全年范围内持续开展防除和巡逻行动,坚持‘发现一株,铲除一株’的防治方针,该植物的生长已经处于可控范围,目前全市只存在零星分布。”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