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光树
黄维生散文集《时间深处》中,《乌金苍石》《一碗米汤》《古树下的光阴》《落叶花谢的联想》等篇章,无论青春曲,抑或白头吟,都有现实主义的可爱模样,都是生命多维度的精彩体验,都能让人久久回味。
情感是散文的精髓和灵魂,没有情感的作品,味同嚼蜡。《时间深处》能让人动容,就在于它既是生命历程的再现,又是充满生命激情的文字。
比如《家书》,作者每当读到老父亲“吾儿悉知”“维生吾儿”这样的称呼,“心里就滋生出温馨的情感,让我在辞旧迎新的夜晚更想念父母,想念家里的哥姐弟妹,想念老家的旧屋。”再如去看望老师陈天凤,回想起陈老师的关怀,想起陈老师颁发的小学毕业证,就双膝下跪,“额头触地连磕三个响头,无语,泪潸然……”
什么是家国情怀?这就是能触动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爱家乡,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爱家乡的亲人。这种丰厚的基础情感,成为作者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源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发。”作者16岁背井离乡到甘肃做民工,后来当工人,一直在最基层工作,最能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一路走来,即使日晒雨淋,风餐露宿,诸多困难倒也成为自己写作丰富的素材宝库。”
正因为有深刻的生活体悟,作者笔下的庶民生活才有滋有味,才把街景巷情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深情厚谊,令人动容,给人掩卷深思的兴味。《家书》《我的老师陈天凤》写亲情和师生情,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高深,字字句句质朴,却蕴含着深深的感情,能让人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散文情感的穿透力,这也是为事而发的美文。
作者只有小学文化,命运之神关闭了他读中学、上大学的门,却给他开启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窗。在工地当通信员,他不只是扫扫地,烧烧水,送送信,而是利用一切时间静下来读书;遇上劳动之余还伏案写小说的同事,他为其精神所感动,就借《钢铁是怎么练成的》阅读;遇上陶醉在唐诗宋词诗意里的,就跟着抄诗词、背诗词;遇上会唱歌的上海美女,就跟着放声高歌一曲……
作者没有在关闭的门前怨天尤人,而是在开启的一扇扇窗外,博得一次次成长的机遇,找回在门里失去的。这一扇扇窗,胜过那道关闭的大门。虽然岗位平凡,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功绩,但作者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落地有声,铿锵有力。他的人生是成功D ,这种成功在于他的内心充满了爱,又把这种爱倾注到字里行间,用充满深情的文字创造散文优美的意境。我读《影壁这么近 空窗那么远》为什么那么投入?就在于这篇散文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了我。
作者偶遇影壁空窗,感慨良多。影壁饱满,空窗不空。走近影壁,面对空窗,看到了影壁上青苔的墨绿、生命的蓬勃、岁月留下的屐痕。影壁前、空窗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人来了去,去了来,留下浮云般的世道炎凉以及生命的跳动。影壁空窗与人世的变化起伏虚实相生,组成一幅水墨画,犹如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冯亚衍在这里共同绘制,与他的看“图”作文相得益彰,营造出独具的艺术境界。置身其字里行间,不仅让我去想象空窗空的一面,还能让我透过文字玩味影壁空窗给人的人生思考。
作者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他偶遇影壁空窗,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走入真“境”,动了真情。影壁空窗独特的美感成为灵感的触发器,作者因境生情,缘情绘景,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境界。
读《时间深处》,我深深为其中的真性情而感动,也为作者能娴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传情达意而叹服。《回乡》写的是给母亲拍照。曾经的婚房,触动了母亲无限的思绪,洞房新婚、燕尔呢喃、甜蜜爱情、幸福生活,一齐涌上心头,勾起许许多多的回味。拍一张照片,把曾经的美好一起框进去。因此,83岁的母亲“精心”打扮自己。作者用“理了理”“拉拉”“摸摸”“扯”“看了看”一连串动词描写母亲“化妆”,与母亲额头“不可言状的舒展”,脸上“平添了几分暖色”,眼睛“呈出几分难得的亮光”表情相呼应,生动地刻画了母亲对昔日甜蜜爱情生活的珍爱。
《落叶花谢的联想》用引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平台花木的荣枯,写人花共情,写生命易逝,并由此联想到:“花木应该是有两条生命的:一条是鲜艳绿色的生命,一条是凋零枯黄的生命。生前,它们表象繁花似锦;死后,它们肉身脆肉失去鲜活……此时,我能感受到花木已知的世界,蕴涵着未知世界人与物互照相依的共生关联。”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语言更生动形象,读来更有韵味。
蒋勋在评价沈从文时说,文学的真正本质是鲜活生命的状态。从青春曲到白头吟,散文集《时间深处》的每一篇文字都鲜活得让人深感温暖。
(《时间深处》,黄维生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