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文/图
近日,一则“OBD作弊器让不达标车辆一键‘合格’”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消息称,在广西、四川等地发现了一种被称为OBD作弊器的外挂设备,用于规避检查,让尾气超标的燃油车顺利达标,并且已形成了尾气检测作弊设备的黑色产业链。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制约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规避尾气排放检查不仅会加剧环境污染,还可能涉及违法犯罪。针对以上问题,11月27日,四川在线记者联系到机动车检测企业和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了解。
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测。
机动车检测中的数据造假为何乱象频发?
机动车检测分为环保检测和安全检测两部分。在环保检测中,过去主要采用气体分析仪等基础设备对尾气进行检测,此类检测方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设备老化的影响。自201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两项汽车检测新国标,OBD的检测要求也随之推行。
当前,机动车环保检测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测,实现对汽车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和尾气排放进行监测,通过读取OBD系统中的故障码和实时数据,精准判断车辆的排放是否达标。
针对“OBD作弊器让不达标车辆一键‘合格’”的情况,记者联系到了成都北新机动车检测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汪经理。
“在机动车检测过程中,确实发现过使用OBD作弊器规避检测的情况。”汪经理坦言,在“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接口处安装双向接口转化器,不会影响一般信息传输,却可以屏蔽尾气超标代码信息,作弊完成后便将设备收起,隐蔽性极强。
这些设备从何而来?记者注意到,OBD作弊器在电商交易平台上能够轻易购得。在这些设备的功能介绍中,不少都标注了可以调节三元催化剂温度的内容。
电商平台上OBD设备销售截图。
而在汪经理看来,销售OBD作弊器只是机动车检测数据造假的其中一个环节。汪经理介绍,随着汽车检测机构数量的增多,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谁提供了 “特殊服务”,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车源。
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中介维修工作的企业或机构参与其中,一个伪造的检测结果就能带来几百元甚至更高的利润,这使得弄虚作假的机构往往更“吃得开”。
记者了解到,在机动车环保检测作弊的车辆中,占比较高的是工作年限较长的营运类车辆。按规定,营运载客汽车在5年内每年需检1次,超过5年的,则每6个月检1次;载货汽车以及大型和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在10年内每年检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1次。
车辆检测现场。
根据各地不同的价格标准以及不同车辆的情况,机动车检测的价格多在几百元一次。此外,车辆检测不通过则面临着车辆使用受限、保险理赔等问题,这也从侧面促使从事营运行业的车主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动机。
如何减少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在机动车检验检测、维修机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中,使用OBD作弊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9月初,四川公布了出具虚假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六类典型案例,其中不仅有使用作弊设备屏蔽车辆OBD故障码,还有柴油车未按规定使用加载减速法检验、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检验过程中明显可见黑烟却通过检验等违法行为。
如何减少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近3年,四川共查处案件64起,排放超标车辆得到进一步管控,检验机构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省大气污染防治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对弄虚作假违法行为“零容忍”。
对于检验检测领域的综合治理,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记者从生态环境厅获悉,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对弄虚作假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案件,移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取消检验资格;涉嫌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技术层面来看,检测设备、检测软件、网络传输等都可能存在作弊问题。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充分借助数字赋能,组织专班对路检路查、黑烟抓拍、遥感监测发现的超标车辆数据进行问题溯源,通过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梳理形成重点治理检验机构名单。各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也将持续推进技术培训,提升机动车检验的监管能力。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厅通过安排部署专项行动,1—8月全省共查处机动车检验机构弄虚作假案件18起,其中,1家检验机构被吊销检验资质,另有多起案件正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