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美丽四川建设把脉建言:锚定目标 精准用力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

2024-12-02 16:18: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陈婷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分别增长41.7%和18.4%,已连续多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前8月,全省203个国考断面,201个水质达到优良,占比达99%,相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13位,同比2023年稳位、较2022年同期前进5位。

两组公开数据,折射美丽四川建设成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担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使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委员们如是评价。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四川省《2024年协商计划》把“推动美丽四川建设”列为专题协商议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该议题,组织开展了系列调研和协商活动。委员们谈到,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新目标、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美丽四川建设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持续加劲、久久为功。

“美丽四川最关键的标志,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省政协委员们认为,今后几年,四川必须锚定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

如何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委员们建议,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以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为契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多能互补互济的新型能源体系;制定全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如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委员们建议:聚焦“蓝天”,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全面实施“电动四川”等清洁能源替代攻坚行动;加快铁路专线建设,改造提升长江、嘉陵江、岷江等航道,谋划建设金沙江航道,着力提升“公转铁”“公转水”能力。聚焦“碧水”,深化“三磷”排查整治,抓紧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开展河道排污口大排查大整治;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川中丘陵地区和川渝东北地区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建设,保障生态流量。聚焦“净土”,压紧压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领导责任、监督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

如何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委员们认为,必须坚持综合施策。应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与若尔盖山水工程项目联动实施,科学治理退化湿地、沙化草原,精准实施围栏封育、鼠虫害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应持续加强生态修复监管,务实开展成效评估。以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适时适地适种开展“扩绿”行动,支持以竹代塑、以木代钢等碳替代产业发展,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一物一策”专项清理整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何加快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委员们看来,重点是解决“短板弱项”。一是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备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二是持续开展种养结合等粪肥资源化利用,构建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引导村民适度聚居。

“实现生态环境从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到根本好转,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杜兰举说,强化美丽四川建设支撑保障,亟需建立顺畅高效的生态共建、保护协作、污染共治工作机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工作格局,“建议进一步增强政策适配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形成促进四川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