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紧锣密鼓举行。记者12月2日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期推进会上获悉,四川自启动文物“四普”以来,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59033处、复查率90.50%,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538处。
新发现的通江县张国兴墓雕刻精美。
按国务院统一安排,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23年11月正式开始。今年5月至明年5月,是“四普”工作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截至目前,全省文物普查工作已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其间,还组织机构开展了旧石器、蜀道、古蜀文明遗址、石窟寺、廊桥、三国遗存、杜甫文化遗迹、三苏遗迹、革命文物、文庙和书院等10项专项调查,为摸清四川文物家底提供了支持。
文物普查队员在通江县调查古墓葬。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既有绵阳市梓潼县超7000米的石油勘探井“关基井”,也有成都市锦江区始建于清同治七年邱氏家族祠堂。此外,达州市、绵阳市等地新发现的石质文物有的年代早至唐代,且造像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四普”工作中,队员们还发现多处先秦时期遗存线索,为未来在当地开展区域性考古发掘提供了宝贵线索。
新发现的安岳县铁门村摩崖造像。
目前,四川“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实地复查已进入尾声。未来,相关工作将严格检查相关资料、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和规范,并及时整理和录入普查信息。此外,还将继续践行应普尽普,争取更多文物新发现。据介绍,普查工作中还将持续加强与公安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针对文物保护不力、建设性破坏等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置,并及时排查文物风险、确保文物安全。
图片由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