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周海波 雅安观察 黄刚
近日,在松坪村与万里村交界处的王宝山,猴群在花椒地、李子林、核桃林吃食
人猴对峙愈加激烈
今年猴子“组团”下山,造访频次增加,高峰期每周2一4次
“猴子又来咯,又来咯,快来帮忙哦!”“啥子喃,今天又是在哪个场合。”——这是松坪村村民多个“微信团结群”的互助日常。
野生猕猴,在汉源历史上就存在。前些年,野生动物偶尔也来偷点果粮,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默认”属正常损失,但为何双方今年“反目”?
首先是频次增加。
过去猴子一年来两三次,但今年春季起,每隔半月左右,猴群就会光顾村庄,以6月至10月最多。这个时段逢汉源甜樱桃、李子成熟。
近日记者现场走访,近10位村民回忆,该时间段猴群造访频次每周2一4次,有时吃顿午饭,外出赶集,果林、粮地就被“蹿得稀烂”。
再者是规模。
村民称,过去偷果的猴子是个位数,今年则是成群下山。每群30只至50只。
它们叽喳下山,呼朋唤友,拖儿带女,穿越林地,流窜在当地牛没坪、傅家堰、小堡子、龙舌头等地(均为小地名)。
它们掰断未抽穗的玉米,“随手”将25元每斤的甜樱桃撒落一地,南瓜啃上几口留个牙印就扔,扯下成熟的苹果,两只手抱不完就抛一路……
受灾现场令村民心疼。
村民拍摄的被猴群损伤的李子、大豆、苹果、南瓜、玉米地等
人猴斗智斗勇
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多回合周旋下来,村民身心俱疲
村民也曾“积极面对”——
斗智,请教林业人员学法律,明确猴子种类为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伤害是底线。一番商讨,大家决定建立线上微信群,互帮互助一起驱离猕猴群。
斗勇,村民们购大喇叭请声音洪亮者录制“警告”,买“雷神火炮”震慑划清界限,搭帐篷“驻扎”守夜及时驱离。但时间一久,猴子熟知这些行为并无实际伤害,反倒坐在喇叭旁吃食,图个悠哉。
多回合周旋下来,村民身心俱疲。
冬季来临,食物匮乏,猴群“更进一步”。四川在线记者在某村民家后院看到,一串串大豆约30厘米以下的部分仅剩空豆角壳。
村民称,12月6日约13点,她正在家旁边做农活,猴子趁其不备偷吃大豆,离她仅5米不到——这也是多数村民更为担心的事,越来越胆大的猴群,若进屋围攻人怎么办?
松坪村某队队长老陈坦言:提起猕猴,没有哪家人不喊头疼。
不仅松坪村,相邻的汉源县乌斯河镇万里村也不时遭遇猴群的“打劫”。12月15日,汉源刚下一场大雪,十多只猕猴来到汉源县乌斯河镇万里村,在村民房屋左右两边菜地啃萝卜,雪白的萝卜被连根拔起,叶子撕扯得七零八碎,令村民心疼不已。
针对类似情况,松坪村不少村民气不过:“我们还不能打它!严重了要判刑。除非猴子先打我们,才能‘还手’,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当防卫。”
遇上没有“边界感”的猴子,“无法真正还手”的村民非常烦恼。
最近猴子造访村庄偷大豆,离村民住所不到20米
如何化解人猴矛盾?
猴群大规模长期下山,不能排除有人为因素干扰
如何化解村民们的烦恼,相关专家认为,弄清楚猕猴为何突然增多,保持生态平衡才能治本。
多位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猕猴等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常常光顾人类居住地,偷吃人类食物等现象屡有发生。这与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猕猴本身拥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力都有关系。此外,生态链不完整,也造成了“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局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猴群在夏季等不太缺少食物的时节局部激增,大规模长期下山,则不能排除有人为因素干扰,如有人在当地固定投喂、违法偷放猕猴等。当地林业部门应联合相关单位,主动科学排查原因,深入调查摸清“家底”,仅靠一两次勘查是不够的。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黎大勇认为:
应明确猕猴的来源、种群数量、原生栖息地等信息,通过持续科学的监测技术,综合判断猕猴种群增长原因,评估种群数量是否已经超过当地的环境承载量。
若确实猴群超过当地承载量,应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安置猴群至适宜栖息地,同时要提高民众保护意识,正确认识野生动物,做到不随便对野生动物投喂食物。
此外,还应探索通过保险等机制补偿农民损失,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局面。
国际灵长类学会终身会员、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怀亮建议:
若确认猕猴群超过当地承载量,林业部门可进行进一步科学论证、种群调查及人工种群调节,以确保持续的生态平衡,且全国已有先例。
据了解,2023年3月,《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辖区内主要致害野生动物物种特点,结合区域、季节、人口分布及生产生活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改变种植结构、设置围栏、生态移民等,配套预算相关经费。对局部成灾物种,可在科学调研基础上,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种群调控措施。
当地猴多扰民该如何处置?
村民赔偿该如何兑现?
川观新闻将继续关注。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视频均由雅安观察 黄刚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