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重要关系,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聚焦五个“必须统筹”,本期天府新论刊发五篇评论文章,敬请垂注。
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明华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犹如精准调控天平的两端,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四川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平衡供需关系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稳定器”。当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时,资源会得到充分利用,既无过剩也无短缺的情况发生。而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时,经济就可能陷入困境。所以,在供给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在需求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全方位扩大内需。统筹平衡这“两端”,需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从而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
对产业发展而言,合理的供需关系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精准的需求信息能引导企业优化供给质量与结构。比如电子领域,消费者对智能、便携、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需求攀升,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芯片技术、屏幕显示、电池续航等关键环节不断突破,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同时,新兴产业的供给创新也能创造新需求。四川布局涉及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等25条产业新赛道,就是为了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开拓新空间。
于民生福祉而言,供需平衡关系着民众生活品质的提升。民生诉求蕴藏着家庭财产保值增值的热切渴望。提高居民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连着国计与民生,将为积极创造市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加澎湃的不竭动力。在供给端,优质、多元的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高品质的食品、舒适的住房到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和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充足且适配的供给让民众生活更舒心。虽然四川推动消费市场繁荣任务艰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少,但我们可以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抓改革,进一步打通“保刚需”和“优供给”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加快补齐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民众收入有保障,消费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形成供需两旺的生动局面,促进社会消费升级与经济活力释放。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统筹供需关系任务艰巨。统筹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重在把握机遇、顺势而为。需要抓住“点数成金”机遇创造市场。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平台企业,可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使潜在市场成为现实市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注重需求侧管理对供给的引导作用,构建供需动态适配、良性互动的经济生态,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迈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