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

2024-12-29 22:46: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姜照雯

陈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的系统全面的谋划和部署。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既是高校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澎湃动力。涉农高校要加强理论学习,在目标设置上精准定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三农”领域的融合契合点,通过在集体备课、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提升全会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系统性。加强理论学习是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上进行把握,对党的创新理论作系统思考,深化原则性规律性认识。不仅要系统理论学习,还要深入理论成果的研究,了解并掌握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以此更好地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

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精准性。教学目标的设立是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准有效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涉及多元学科、多样领域,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需要根据相应育人目标凝练教学目标,做到精准定位。具体而言,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领域的重要论述,充分考量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前进方向和发展大势,深刻理解“三农”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如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内涵、意义与要求。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全会精神的精准阐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增强青少年服务“三农”的专业能力。三是注重厚植学生爱农兴农责任担当意识,让这种意识转化为其努力学习、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实效性。积极组织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突出“农”味特色,促进思政课集体备课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成效。组织专任教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内容展开、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的探讨,邀请农科专家、基层干部、种养能手参与到教学研讨中来,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一些案例写入教案、引入课件,有针对性地将全会精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充分考量涉农高校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科研、生产等实践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丰富教学方法,增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的生动性。单纯的理论阐释是枯燥的,如何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涉农高校应根据农业特色,不仅要在“第一课堂”上注重采用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法、情境代入法、讨论法等,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还要用好“第二课堂”,以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和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增加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生动性。一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农场、农业科研机构等地开展实地学习,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增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参加“三农”社会实践活动,如农村支教、政策宣讲、科技帮扶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三农”领域取得的具体成效,从而做到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CMX230351)阶段性成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