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绩单”如何?展望来年,川渝两省市深化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有哪些?
12月30日,在重庆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成果发布会上,将前述问号一一拉直。
看成绩
围绕“三中心一走廊”发力,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川渝两地携手并肩、相向而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加速积厚成势。”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持续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中心一走廊”),国家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成渝双核联动联建第二批合作事项完成40个,300个川渝共建项目年度投资超过5000亿元,渝昆高铁渝宜段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列车驶过渝昆高铁渝宜段泸州沱江特大桥。 C视觉摄影师 牟科 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天前(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发布会介绍,在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绩单同样“沉甸甸”:今年以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过3.6万列。
12月27日,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李涛 摄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效,体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三个“深度融合”上。今年前11个月,川渝两省市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增长26%。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进展,体现在金融服务同城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开放国际化的进程上。年内,川渝两省市实现法人银行首次合作开展承销业务。借助成渝外债便利化试点,两省市登记企业金额超过244亿美元。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绩,表现在市场互通、便民利民,以合力建设文旅统一大市场、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和公共服务扩面提质等方面。
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联合推出“景区惠民游”,协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惠民促销政策等。目前,“川渝通办事项”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超过2万件(次),“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看谋划
以改革为主线,紧扣战略定位在四个方面推出创新举措
展望明年,川渝两省市如何深化合作?
在本次会议上,川渝两省市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2025—2027年)》,透露出鲜明的改革信号。
发布会介绍,明年,川渝两省市将以改革为主线,紧扣打造“两中心两地”“三中心一走廊”战略定位,在完善协同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强化推出创新举措,全面放大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
在完善协同机制方面,川渝将坚持以改革促联动。具体做法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启动编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项目共推机制、政策共享机制、协调共商机制,聚焦两地利益共同点、发展交汇点,优先遴选一批互惠程度高、辐射效应大的项目。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川渝将坚持以改革添动能。重点发力方向有二:以共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抓手,建立四川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联动协同机制,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合力打造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共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则坚持以改革增活力。特别是,加快推进川渝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保障一体化改革,拓展中欧班列、南向班列等通道能力,打通一批省际“断头路”“瓶颈路”。同时,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改革,共同用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等政策等,加快打响川渝品牌国际知名度。
万州新田港二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郝飞 摄
最后是坚持以改革惠民生。发布会透露,本次会议审议的《进一步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7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
“我们相信一定能给两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发布会透露,接下来,川渝两省市将在落实100个年度重点任务中强化改革协同,着力打破两地标准统一、环节配套、流程对接中的卡点堵点。同时,同步动态完善后续政策,真正做到通认、通办、通用、通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