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产量从1.65万吨跃升至3.62万吨 自贡订单高粱为何这样“红”

2025-04-14 21:53: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胡珍瑜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自贡观察 刘亿

“这一批高粱苗4月下旬就能移栽了。”近日,在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三河村的高粱苗大棚里,该村党总支书记韩家友说。

这些秧苗装在苗盘里,覆着基质,在营养池内“漂浮”。“这是漂浮育苗技术,有壮苗率高、整齐度高、移栽时间缩短等优点,村里在大力推广。别看现在苗小,到时候产量可不少。”韩家友信心满满地给出一组数据:2017年,全村订单高粱收购量仅40余吨,今年预计可实现390吨。


近日,荣县鼎新镇顺利村高粱高产示范片,村民在进行高粱漂浮育苗。罗乐 摄

不只是三河村。自2018年规范化签订订单以来,2019年至2024年,自贡订单高粱产量从1.65万吨攀升至2024年的3.62万吨,在全市高粱总产量中的占比从28.3%跃升至54.8%。

在自贡,订单高粱为何这样“红”?

村民积极种

稳定增收是关键

“我今年准备再扩充3亩,一共种18亩高粱,预计能有4万余元的收入。”近日,沿滩区瓦市镇新堂村村民邓贤忠说,去年自家靠着订单高粱尝到“甜头”。原本只种蔬菜的新堂村村民陈德钢也把这些“甜头”看在了眼里,“今年我决定也种24亩高粱。”

村民为何积极?订单保障稳定增收是关键。

“以前高粱是散卖,收入不稳定。自从2021年村里和酒企签了合作订单,大家积极性就高了。”新堂村党总支书记徐必云介绍,全村种植高粱约2000亩,收成好时每亩能产600斤,按照3.75元每斤的保底收购价,每年收益达45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超1000元。

有稳定收益,村民自然愿意种。瓦市镇党委书记姜海燕介绍,今年全镇的订单高粱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比去年又增加1000亩。

在订单合作保证稳定收入的基础上,自贡还探索套种模式,在全市推广“高粱+大豆”“高粱+大头菜”“高粱+油菜”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以“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基地村+农户”模式进一步促进增收。

目前全市推广“高粱+大头菜”近3万亩,“高粱+大豆”近10万亩。“采用间套作的方式种高粱大豆,一亩地年收入有3000余元。”贡井区成佳镇天宫村村民李红就是套种“受益者”。

截至目前,自贡的高粱订单种植基地村有150余个,种植面积从4万余亩增长至18.46万亩,将20万名群众“吸附”在产业链上。

酒企愿意订

良种良技保品质

“春节前,我们就组织相关的村、社和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郎酒公司)商定收购量,今年全市共确定了4万余吨。”自贡市顺水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克松说。

2018年起,民建自贡市委会联合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自贡市分会、自贡市扶贫开发协会,促成自贡市顺水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郎酒公司签订高粱供应协议。

“现在,自贡已成为郎酒公司最大的高粱原料基地之一,收购价从每斤3.25元提升到3.75元。”民建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自贡市委会主委王孝谦说。

酒企为何青睐自贡高粱?“气候、良种、规模化种植、技术等都是理由。”郎酒公司副总经理沈毅给出答案。

自贡地处川南丘陵地区,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的糯高粱颗粒小、皮厚、耐蒸煮,淀粉和单宁含量适中。沈毅说,用这种高粱酿出的酱酒,呈现出酱香突出、酒体醇厚、细腻圆润、回味悠长的风格。

确保高粱质量,自贡从良种开始“严选”。目前,自贡的订单高粱选用“郎糯红19号”和“宜糯红4号”,这两个品种都适宜酿造酱香、浓香等多种名优白酒。

有良种更要有良技。自贡大力推广漂浮育苗、双膜覆盖旱育苗、规范化移栽等关键技术,实现增产增效。自贡市农科院、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等组成专业技术服务队,对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服务。

市场再拓展

“酿”出产业新滋味

“2024年,四川白酒产量136.7万千升,消耗原粮100多亿斤,而四川酿酒原粮自给率不足20%。”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高粱中心主任倪先林给出一组数据,“这也意味着,四川发展自己的酿酒专用粮有巨大潜力。”

自贡如何发挥优势,抢占更大市场?“可以从种植环节探索节本增效,比如选育高产、优质兼顾宜机化生产的品种。”倪先林说。沈毅也坦言,加工环节更青睐小籽粒、皮厚糯性好的本地糯红高粱品种、糯稻品种。


近日,贡井区成佳镇杨柳村,村民在进行高粱穴盘育苗。该育苗技术和传统方式相比,具有秧苗整齐度高、种子出苗率高,便于集中化管理等优点。罗乐 摄

基于此,倪先林建议自贡尝试推广新品种高粱“佳酿红19”。“该品种是目前川南地区同类品种中植株最矮的,可以有效解决常规品种机械化收获难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机收损失率。”倪先林表示,这一品种目前已经在泸州等地推广种植。

技术方面,考虑到川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酒企有机化发展趋势等,他提出要加强漂浮育苗、直播机收、绿色防控等量质协同提升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适应各自区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标准和配套技术。

自贡也在考虑补齐短板的办法。“针对目前机械化水平不高问题,我们在逐步探索推广密植栽培、无人机飞防等技术。”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吉飞表示,当地的恒温仓储中心也已开建,建好后可容纳3万吨左右的高粱。

“不仅如此,我们正规划以高粱为主题的特色农旅活动,探索酒农文旅融合发展,‘酿’出新滋味。”吉飞说。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