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十八洞村
位置: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
人口:全村225户、939人
耕地面积:817亩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余元
荣誉:入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
特色: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拥有梨子寨、飞虫寨、当戎寨和竹子寨四个苗族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苗寨、苗绣等苗族特色文化和手工艺。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文 吴聃/摄影
3月27日早上5点,十八洞村还在睡梦中,阿雅农家乐老板杨正邦已经出门采收食材。
2018年,杨正邦回到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斥资30多万元开设了农家乐。当时,全村农家乐与民宿共有20家。七年过去,全村农家乐和民宿只剩13家,但大伙的生意却更好了。3月27日这一天,杨正邦营业额就有约1500元。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最早的一批“网红村”,2014年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些年来,面对如何“长红”的考题,十八洞村摸索出了业态升级“加减法”,去年实现全村旅游收入首破两千万元。
航拍十八洞村。 摄影 吴聃
做减法
自发形成的初级业态,在流量下降后逐步退出
“我家已经不做了。”3月27日中午,面对记者的询问,施全友有些尴尬地回应。
施全友是十八洞村农家乐赛道的“拓荒人”。2014年4月,施全友开办了十八洞村首家农家乐,生意很红火。转过年来,时年41岁的施全友迎娶了重庆籍的女友孔铭英,这也是全村多年来的第一个外省媳妇,引起轰动。很快,20户村民投身农家乐和民宿行业。但2018年开始,施全友家生意明显下滑,最后只能关门。
这不是个案。2015年,十八洞村退休教师杨东仕与侄子杨超文联合开办了民宿客栈。经过开业之初的红火后,最终在2019年停业。而2018年初把农房流转给外地客商创办民宿的杨秀祥,也在2019年底迎来了客商退租的消息。
3月27日上午,游客正在参观十八洞村。摄影 吴聃
十八洞村四大苗寨之一梨子寨。 摄影 吴聃
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彭涛说,早期的农家乐、民宿等业态,都是村民看到流量后自发形成的。但流量消退后,十八洞村梨子寨等四大苗寨的景观资源不足、接待水平不高等弱点开始暴露,部分质量不高的初级业态只能在市场的竞争下退出舞台。
此言非虚。杨超文说,自己此前没有从事过酒店行业。施全友则介绍,全家之前都没做过生意也没学过烹饪。
3月27日下午,游客正在十八洞村梨子寨打卡。 摄影 吴聃
部分业态退出,也有邻近地区著名景区对比效应的因素。
湖南长沙市的导游郑力华说,十八洞村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准脱贫首提地、独特的湘西风光、苗家风情且距离张家界景区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但距离张家界景区较近这个优势,也给十八洞村提出了新的课题: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没有特色、质量不高的商家,很难与张家界景区竞争。
如其所言,2021年之前,前往十八洞村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只有10个小时且用餐后差评不少,也很少采购当地土特产。
市场迫使十八洞村做了“减法”,但下一步怎么办,是更重要的事。
3月27日下午,游客正在十八洞村梨子寨打卡。 摄影 吴聃
补短板
携手周边创建AAAAA级景区,配齐导游和外宾接待民宿
“请换乘观光车!”3月26日下午,来自山东的旅游团大巴车刚刚停稳,十八洞村导游杨云秋就赶上去提示,“接下来两天,由我为大家服务。”
同一时间,杨云秋的父亲杨秀祥,正在核对自家民宿里的境外游客的订单信息。年近六十的杨秀祥,在2022年初重新盘活了自家的农房开设民宿,眼下已有信心让国外游客满意。
3月27日下午,十八洞村服务人员开始准备晚餐。 摄影 吴聃
专业导游、停车场、观光车、两天停留时间和接待境外游客资质与能力,这都是2019年以来,十八洞村乡村旅游软硬件升级的结果。
十八洞村的入口,“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招牌最为显眼。景区运营总监周刚说,2019年,十八洞村与周边十多公里范围内的矮寨景区、德夯大峡谷景区牵手,实现“一体规划、一体运营、一体升级”,于2021年晋升为AAAAA级旅游景区。这大大完善了十八洞村乡村旅游配套体系、拓展了旅游空间。
十八洞村的软件也同步提升。
“村里八个导游都是持证上岗。”杨云秋201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多轮培训后拿下导游证。
杨秀祥在开业前,也通过烹饪培训,获得了厨师证。此外,借助自家民宿改造,他还拿到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成为全县第一个可以接待境外游客的民宿。
软件提升还没有结束。彭涛介绍,今年底前,十八洞村的溶洞群等景点和高端酒店将整体对外开放,“到那时,游客在十八洞村的停留时间将会更长。”
3月27日下午,来自山东的游客参观十八洞苗绣实践实习基地。 摄影 吴聃
增业态
“新苗绣”引领千万级产业崛起,旅游业直接收入突破两千万
“这个能挂在手机壳上,你也可以自己试着绣。”3月27日下午,71岁的石顺莲在店里当起了推销员。这一天,靠着售卖苗绣和提供苗绣体验及研学课,石顺莲和店长吴满金两人营业额突破1.2万元。
3月27日下午,来自山东的游客正在十八洞苗绣实践实习基地挑选产品。 摄影 吴聃
石顺莲所在的店,叫十八洞苗绣实践实习基地,具有苗绣销售、体验及研学等功能,于2022年开业。这是十八洞村旅游新业态培育的“当头炮”。
“说实话,我一开始不看好。”作为十八洞村的老支书,石顺莲在2014年组建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产品都是卖给服装厂。此番出山,她前往长三角、珠三角考察,引进了图片打印技术与拓印技术,尝试推出年轻人喜爱的手提包、耳环、书签等“新苗绣”,开发出研学等业态。去年,门店营业额500万元以上,是全村营业额最大的商店。
3月27日午饭之后,杨正邦开始制作土菜。 摄影 吴聃
除了“新苗绣”,诸多十八洞村“土特产”被发掘后培育。
“比开民宿客栈赚钱。”杨超文介绍,关掉民宿客栈后,自己重拾祖传的土酒酿造手艺,与周边厂商合作,推出了系列产品,年营业额是客栈民宿高峰时段的三倍以上。
施全友家的农家乐旧址,则流转给村集体,变成了十八洞村的脱贫展馆。眼下,他和妻子则分别在村里的矿泉水厂、扶贫车间上班,生产的“十八洞村”矿泉水市场价为3元/瓶,精包装土蜂蜜、茶油等特产等也高于一般产品的市场价。
如今,十八洞村以苗绣等为代表的新业态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大关。去年,十八洞村成功把游客停留时间提高到48小时,全年接待游客88.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直接收入2000余万元,处于乡村景区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