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四川丨四川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解忧为企纾困

2025-04-15 21:49: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以前法律咨询、公证、调解要跑好几个地方,可能一天都弄不完。现在,一口气就能搞定。”4月14日上午,在全新打造的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咨询的张先生为便捷的服务点赞。

这座全新升级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体于4月2日正式启用。近半个月来,已线下、线上受理法律咨询百余次,实现了“请律师、求法援、办公证、找调解、寻鉴定、约仲裁、申复议、解投诉”一站式办理。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四川省司法厅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解忧、为企纾困。


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全新升级打造(省司法厅供图)

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更均衡

20余万名“法律明白人”守护乡邻和谐

泽拥拉姆是甘孜州理塘县格聂镇乃干多村的“法律明白人”。“村子偏远,村民的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导致了一些矛盾和纠纷产生。”泽拥拉姆回忆,有一次村民因土地问题发生争执,谁也不肯让步,“了解事情经过后,才发现他们是对土地使用权的理解不同。”

为此,泽拥拉姆定期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普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土地权益等,让村民有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目前,全省已有20.5万余名像泽拥拉姆这样的“法律明白人”,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乡邻和谐。与此同时,各种法律服务也在不断向基层延伸。目前,四川已在市县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16个,在乡镇(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3116个,在村(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27710个;全覆盖配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557个,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点正在攻破,免费法律援助服务也帮助不少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不久前,泸州市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收到受援人朱某送来的一面锦旗。此前,朱某在劳动中不幸受伤,但用工单位推诿责任,拒绝赔偿。无奈之下,朱某向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为切实维护朱某合法权益,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指派经验丰富的援助律师承办该案。通过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提起劳动仲裁、申请执行等程序,最终帮助朱某成功获得医疗费、误工费等应有赔偿,有效维护了朱某的合法权益。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关注群体,全省法律援助机构普遍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无障碍设备和服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针对“一老一小”、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新就业群体推行“当日受理+优先指派”,针对农民工群体多措并举推进根治欠薪行动,并在川籍农民工较多的省份设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川籍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广安华蓥:培养“法律明白人” 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力量(邱海鹰摄)

营商环境更优质

法律服务工作站设进开发区、经济园区

作为郫县豆瓣的发源地,成都市郫都区依托品牌优势,吸引了众多川菜相关企业落户。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近日,郫都区司法局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了一场“法治沙龙”。“经营企业,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像我们这种豆瓣、饮料企业,最怕碰到商标侵权、专利纠纷、食品安全等问题,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认真聆听律师分享企业如何应对法律纠纷后,15家企业负责人直呼“解渴”“实用”。

无论是一个小小的订单,还是整体的合规管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支持。郫都区通过开展涉企法治需求调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企业科普法律知识等涉企法律服务,不断优化全区园区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放眼全省,省司法厅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进法律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拓展。目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已在开发区、经济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8个。同时,围绕企业需求,对涉企行政复议实行容缺受理,优化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清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法律服务区域协同,让两地“生意”更好做?

“今年,我们将共同搭建民营企业投诉网络平台,实现网上投诉、在线分流与办理‘一体化’,提高企业投诉处理效率。”省政府外来企业投诉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与重庆市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商议,将构建“一个平台、两支队伍”民营企业权益服务保障体系,为两地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川渝两地还将组建由政府部门及商会协会党员骨干组成的“民营企业党员服务队”,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在政策落实、要素保障、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诉求,主动为其排忧解难;汇聚政府部门人员和专家学者成立“咨询专家团”,为涉企纠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除了完善涉企法律服务“前端供给”,还要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行政复议,对于企业而言,是维护合法权益、化解行政争议、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法律手段。

四川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2024年起,开展行政复议服务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2024年全省新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2630件,涉案金额超过120亿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形成法律服务闭环

中心全新升级,整合各类资源

“近年来,围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四川全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包括出台一个意见、编制一个规划、编制一套标准、出台一部地方性法规、建设一支专业法律服务队伍、构建一套服务体系。”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在出台地方性法规方面,去年6月1日,《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正式施行,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有法可依。

在服务队伍和体系建设方面,四川已建成一支涵盖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调解员等共30余万人的法律服务队伍;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1万余个,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每年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00余万件。

“但同时,多元法律服务供给不充分,法律服务受理、办理、评价、反馈机制未形成闭环等问题有待解决。”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新升级投用的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省法律援助中心、外来企业投诉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协同省律师协会、省公证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资源,可有效解决法律服务受理、办理、评价、反馈机制未形成闭环的问题。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把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惠民、利企、辅政”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窗口、指挥中枢和数据汇集平台。建立全省法律服务大数据中心,构建法律服务图谱和数据分析模型,及时感知态势,研判法律需求;实时监测法律纠纷类型和热点问题。

此外,针对其他短板,还将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加大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倾斜和辐射力度;围绕重点群体,强化多元法律服务供给,推出针对“一老一小”的“护苗”“养老护老”等专项服务,做好针对灵活就业、新就业群体的维权服务,常态化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春风行动”;围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


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新升级整合各类资源(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供图)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